Responsive image
忍耐的学问
2018-10-15

人在旅途中,无法改变门的大小,但可以调整我们身体的姿态;无法改变人生的境遇,但可以调整我们的心态;没有办法改变别人,但可以改变我们自己。

您的信仰放在哪儿?
2008-10-13

信仰的本钱若不正确合理使用,我看只能让人担惊受怕,不仅多余,而且最终成为人生的负担和累赘!这些都是把信仰位置放错的种种表现。信仰观念极不正确的。“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最好说明!世俗之子的典型代表!

基督之爱的缩影
2010-06-25

另外,让人们领悟到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即可以选择痛苦地面对人生,也可以勇敢、从容地接纳生命中的悖论这两种人生态度和阶段。

“迷信”报复“社会”(三)
2010-08-16

社会无法为私人私密的信仰方式予以纠偏,迷信才会使精神迷失、人生失意。身心困惑与精神危机的私下了断,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的不信任,而这种方式导致的杀人事件,就是对社会的报复。

香港:教区教育日邀请家长及教师发挥善牧精神
2010-09-13

他认为牧者心肠绝非不切实际,而是帮助青年更正面地迎接人生:“教师要教导青年认清何谓成功的人生,我们于本年中一迎新日告诉学生,有机会服务别人是最大恩赐,协助别人成功更是最大的成功。”

教宗在东京会见青年:霸凌是全球传染病,你们能找到最佳解药
2019-11-26

霸凌最残忍的部分是,在一个人最需要力量来应对人生的新挑战时,打击他的自尊心,导致受害者感到自责和挫败。然而,「加害者才是真正的弱者」、外强中干的「胆小鬼」,攻击与自己不同的人。

圣诞致意:一位百岁修女的圣诞问候及分享
2020-12-23

突然之间,我们面对了新冠病毒这一现实——我们从未认为它会如此强大,这一疫情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法;我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脆弱,并领悟到天主和人生的奥秘。

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与“逃避到纯全教义”的幻想
2021-07-30

一个人只有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忍受并承担起不信的痛苦和强暴,并最终跨越它,直到在新的人生时期再次变得有生命力时,他的信德才能够成熟。”

福传意识与本地化
2007-01-30

如有的精神压力大;有的精神空虚;有的不知道人生的价值;有的瞎活着。许多人遇上苦难不知所措,走上自杀。他们多么需要基督的福音来拯救!

香港之行所感
2007-05-05

,用立体的人生观使信仰与生活整合,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促进“全人”的发展,为一个大同的世界和更丰盛的生命而做地盐、世光,致力投身福传工作,特别要关注周边弱势群体的需要,推动世界和平,善度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