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请注意,教会对于弥撒献仪的讲论:“弥撒献仪起源于教会初期,当时凡是参与弥撒的教友,都习惯携带饼和酒,其中一部分饼酒祝圣为圣体圣血,供参与弥撒者领受,其余未祝圣的饼酒,一部分分给穷人,一部分交给神职人员作为食粮
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德蕾莎修女,在印度加尔各答照顾穷人,四十年如一日。目前全世界五个最著名的慈善机构,都是基督教创办的。
在印度,德兰修女与修女们反复说明:她们帮助穷人、病人,只是为了见证主的爱,给穷苦人或垂死者以尊严。她们从不试图改变任何人的信仰。她们在自己的信仰基础上帮助别人,但也绝对尊重别人的信仰。
教宗回忆说:“我参观遣使会传教士奥佩卡神父创建的友谊之城如同一个先知性的标记,在那里人们努力将劳动、尊严、对最贫穷人的关怀和对儿童的教育结合起来,一切都来自福音的启发。我在采石场为工人们祈祷。
加马莱里向本新闻网表示:“在这本中有一些多次出现的重大主题,第一个与教宗方济各那句名言相关,就是‘我多么希望教会是个贫穷和为穷人服务的教会啊!’
为此,人们称他为“穷人的医生”。埃尔南德斯愿意成为一名修道人,他于1908年来到意大利,加入卢卡省的熙笃隐修会。后来由于健康的缘故,他返回委内瑞拉。几年后,他再次尝试修道,且开始在罗马攻读神学。
教宗首先关注穷人、被排斥者,以及“人类各种边缘地区”居民的困境,他们在疫情期间亲身经历了生命的危险,而“整个拉丁美洲深受折磨的社会-经济不公的现象”也因疫情而更加突显。
教宗方济各曾指出:“贫困的人不能等待,只要还有穷人需要援助,我们就不能停止工作!”
到时,我们将可以把病患、穷人,被抛弃者的痛苦,放在心灵和脑海中。我们将可以纪念‘祭祀品羔羊’,即那些因战争、专制统治、每天暴力、和堕胎等的无辜受害者。
“拒绝穷人、牺牲那些落在后面的人,这是一种真正的精英主义的动力来源,它以抛弃许多人和许多民族为代价,建立起新的精英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