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本主日弥撒福音中所记载的话,是耶稣说给自己的门徒们听的,但是他讲这些话时,也有法利塞人在场旁听,并且表示了他们的反应。
天主的仆人-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他的通谕Fidesetratio重申过:‘人的一生都在不停的去追求:他们追求真理,寻找一个可以值得自己信赖的人"(第三十三号):贤士们在白冷的婴儿身上找到了这一切。
我不想在弟兄们面前显露出自己内心的痛苦,所以也只淡淡地甩出一句“天意难违”。是啊,天意难违,他竟这样强留了我!然而更重要是,他改变了我心中的梦。一年后的9月1日,那难忘的一天成了我生命的转折点。
构成尊重的行为下面列举部分行为,展示主教如何把尊重的态度转变成行动:积极聆听;设身处地了解他人;戒绝批判;避免增强破坏性行为;时刻关心;信任他人;尊重他人的独特性和个体性;无条件积极尊重他人;不强迫别人遵循自己的指导
看到老人理完发、刮完胡子以后笑得那么开心,我们的心里也很高兴,我们为能用自己的双手,亲自为这些受灾的群众做些事情而感到高兴。
但是圣经故事中突出的一点就在于:这些原始的罪与我们自己的罪一般无二:拒绝信赖天主,歪曲事实,给自己辩解,推卸责任,嫁祸于人。创世纪没有回答罪恶为什么存在的问题,而是把责任转交给每一位读者。
与离乡背井的人同行提到移民和难民,教宗指出,这些人离乡背井,将自己托付于天主,视天主为他们旅程的“伙伴、向导和救援”。
胡友平:苏州市见义勇为模范(1969.7-2024.6.26.)首先,从基督信仰角度,耶稣在“真福八端”(天国八福气)中明确指出,为义而牺牲自己利益者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但我们如何能在我们自己的身上经验到它呢?我们看看在福音中门徒身上发生了什么呢?他们正经历生命中最脆弱的时刻:在耶稣受难后的几天里,他们关闭自己在最后晚餐厅,受着惊吓,内心失去勇气。
这种平安只关注自己的事,自己的保障,希望自己一无所缺,有点像富翁奢华宴乐的安逸。这样的安逸使人封闭,无法看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