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度会议上,董事长和一些员工引用圣经故事来分享心得。最后一天晚上几百人在董事长带领下做了静心祈祷,祈祷时大家手拉手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不断吟唱教会歌曲。
同时,信仰给了我们也是为了与人分享的;一个我们接受后还要让其结出果实的塔冷通;一个不应隐藏起来的光,而应让这光照耀整个家园。
教宗提出的新模式是以友爱、分享、无偿给予和奉献的逻辑为基础的发展的新模式,换句话说,需要将他人的需求当作自己的需要,让他人分享自己的财富,是要超越个人利益。
此次避静邀北京教区刘振田神父主持,每天安排两次讲道和分享,公诵玫瑰经、三钟经、拜苦路等祈祷活动,并在出静前举行了圣体降福、放大赦。
教友们也自动自发地成立了圣经分享小组,定时聚会,相互带动。神父要求我们每个瞻礼每人至少带一个慕道者,产生倍增的蝴蝶效应。福音的火焰燃烧起来了!
笔者和李翠荣住在一个楼群里,我们经常见面并在一起分享,现将她20多年来的福传与牧灵点滴事迹缩略如下:1.宣讲福音:李翠荣虽只有小学文化,天主却赐她言词丰富,富有表达能力,成为宣讲的一大优势。
喜闻“信德”创刊25周年,由于多年前和张士江神父在新加坡海星报社相会,自“信德”首期开始,便逐期分享读到“信德”的喜悦。
圣诞节要传报的是一个有关万民的大喜讯,这种来自天主的喜乐应该与他人分享,而分享的喜乐会变成双倍的喜乐。福音需要见证,喜乐也需要见证。
除了邀请部分神长教友在当地分享,听取其意见,信德新老同仁的简单座谈之外,几十位读者朋友撰文忆述自己与信德书报的美好相遇,情真意切,美好感人。
前段时间,堂区举办圣经学习班,在授课中,潘老师与大家分享了一个感人至深的见证。在台湾有一位擅长烹饪的姊妹,非常热衷于为教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