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位叫“曾适”的大学生,他已经是第二次参加送帐篷的工作了,他和另外几个志愿者一刻不歇,整个人就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似的。
在此期间,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发生在志愿者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以下是来自他们的故事和分享:镜头一:一位志愿者分享她在永安灾民安置点经历的一件感人的事。
奥运村里的天主教祈祷室祈祷室内的圣体柜刘哲神父任组长的这个小组共4人,在宗教服务中心服务时,他们一位在祈祷室服务,一位在前台做接待工作,一位在办公室办工,一位作为通信员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备用。
在我们的职业工作和人际关系中,曾经迷失过多少次呢?当我们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在努力的过程中,是否走错了方向并陷入死胡同中,并需要重新再走相同的路呢?
炼灵月了,哀思无限,我们已故的父母、亲友、恩人和一总的炼灵正在期待我们的祈祷,我们的善工,期盼我们为他们奉献弥撒……亲爱的家人们,让我们仰赖天主的仁慈,在炼灵月得大赦的机会,用天主喜欢的方式,寄托我们的哀思和怀念吧
有时我们也会像那“不忠的仆人”一样想:“主人不会这么快回来”,于是松懈祈祷、冷淡奉献、推托责任、敷衍善工。但主说:“你们要准备好!”七、灵修实用建议:如何束腰点灯?每天早上祈祷:主,我今天为你活着。
今天要探讨的比喻中,也有工人在等待人雇他们。我们在看《玛窦福音》的第20章,这里同样出现了一个行为与众不同的人物,他令我们惊讶,也挑战着我们。他就是葡萄园的主人,亲自出来寻找工人。
天津西开总堂的张志周神父在与进德公益联系后,于2月6日(大年三十)圣灰礼仪当天的弥撒中呼吁教友不但克苦守斋,也要以实际行动体现四旬期克苦的真正意义,建议教友们当天认真守个大斋,把节约下的饭钱、烟钱、酒钱等捐献给南方受冰雪灾害的灾区人民
他一定是要我,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为看得见的人们,或男或女或老或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或为他们投以真诚的微笑,或给他们说上几句善言。
从一开始的一个人,发展到后来的小团体,由一些热心的女教友组成。她们由村里到村外,现今已跨堂区、跨教区地服务。令人感动的是,她们的服务经费几乎全靠制作鞋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