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会接受别人也接受自己,从而去发自内心地帮助别人,并从他人眼睛里激动的神情看到人性的善意,内心满溢的温暖就会在激励别人的同时也感动自己。俗话说,“心美看什么都美!”
忧愁可以从我们的内心,启发天堂生活,使我们愿意施展我们的力量,对天主和人类,作无穷的服务。』天主教的创立者耶稣基督,是借着苦难、牺牲、钉死在十字架上,把祂的爱传遍了世界,为全人类挣得了永恒的生命。
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确立自己的正确位置,并知道自己的内心到底需要什么?什么事情是最重要的?你究竟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又能够做些什么事情?什么是生活的意义和方向?
在中国人情化多于理性化,感悟体味多于逻辑推理,个人经验多于超验启示的传统文化中,其文化理念更多推崇的是内心的感受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念。
教宗继续说:“想到我在当选之后,立刻从圣伯多禄大殿中央阳台和聚集在圣伯多禄广场的信友相会时的情景,内心便激动起来。那次的相会深深铭刻在我心中和脑海中。
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有不少人,很多的时候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文告开始便说:“四旬封斋期是内心走向上主的良好时期,上主是仁慈的泉源。在这条旅途中,上主亲自陪伴我们走过我们贫乏的沙漠,支持我们走向巴斯卦浓厚的喜乐”。
其实这不是东西的缺乏,乃是内心的缺乏。当我们心中有主,我们还缺什么?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也没有两个相同的我。天主从无中创造了每一个不相同的人,也赋予了每一个人不相同的恩宠。
“世人看外表,天主看内心。”谁说不是呢……老会长的远走,是在大堂建起之后不久。听说老会长走得很好,在风雪夜里,于诵经之中,踏上了归程,平静而从容。
近些天以来,内心始终有一种感情冲动,想要写篇小文章来说一说我们的会长。我在修院里教书,很少出外走动,又因为是新奉教的,所以认识的教友很少,更别说是会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