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于1962年展开初学之路,1969年替患病的弟兄代课,开始他的教职生涯。新真福被先后派往尼加拉瓜和危地马拉,1981年起在韦韦特南戈的原住民学校服务。
在六十多年的铎职生涯中,他忠于信仰,善尽本分,全心服务,努力推进牧灵福传事业,深得广大神长教友的爱戴。他常说:“活出基督的形象,就是光荣天主。”他的善言善行为年轻一代的神父们立下了表样。
梵二会议《教友传教法令》的导言,一开始就指出今日世界中,教友使徒工作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首先,因为人口愈多,问题也愈复杂,因此需要教友以基督的身份参与并面对世界种种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是神职界和修会人士无法进入的领域
其次,也许是更困难的任务,是医治受神职主义感染的神职人员。这神职主义已在基督的奥体中变得腐化。或许,唯一可治愈教会的方法,就是司铎人数的减少。然后,我们必须希望,他们不会被机械人取代。
十岁时哥白尼父亲去世,由担任神职的舅舅卢卡斯(LucasWatzeirode)抚养。几年后,哥白尼进入克拉科夫大学读了四年书,学习了包括天文学在内的几门课程,毕业后成了神父。
仆人式的领导方式、神职人员合作的领导方式、神职人员的聆听与技能、神职人员的自身照顾与授权、建立团体的技能、朝圣者的旅程等13门课程,在课堂上教授们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讲解并引用一系列生动的教会案例,为学员们解析领导力、神职
其次,传统牧灵侧重于神职的权威。在堂区,司铎是做一切事的人,主导一切。信友们完全被动地服从,相信——传教是神父的事。这种神职垄断、个人英雄主义的倾向会导致福传的危机。
这组照片获得当年的坎城摄影奖,战地摄影生涯从那早早开始。第二年,他在巴黎创立了自己的图片社IP3PRESS。
全书分「众人眼中的奇迹」、「生涯奇迹」及「心灵奇迹」三卷。
天主教辅仁大学加强与台湾七个教区间沟通和对话,以促进合作,提供人力支援,培育更多本地修道圣召人才,解决目前神职人员不足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