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平为目的在圣座新闻室7日举行的记者会上,圣座福音传播部代理部长菲西凯拉总主教介绍了这为期两天的庆典。代表团来自一百多个国家,包括哥伦比亚、澳大利亚、乌克兰、美国和印度尼西亚。
比如,《路加福音》提到的税史匝凯,本是一个在罪中生活的人,当他遇见耶稣以后,生命和生活彻底改变了。他表现出来的就是新的样式(参路19:1-10)。
当天是四旬期第五主日,教宗讲解福音中拉匝禄复活的事迹。教宗观察到,人们因为选择邪恶和死亡而自掘坟墓,但基督不会弃我们于不顾。祂邀请我们,几乎命令我们:走出我们被罪恶埋葬的墓穴,脱下骄傲自满的「绷带」。
纳匝肋是耶稣成长的地方,那里的人都认识祂和祂的家庭。耶稣走进纳匝肋的会堂,宣布依撒意亚先知关于默西亚的预言今天应验了,并让人们知道祂就是默西亚。教宗说,耶稣的这番话如同是在挑衅。
教宗藉此提醒在场参礼的所有人士,正是这些无家可归者帮助我们调到天主的波长并注视那天主所注视的;天主不注意容貌,却关注今日许多贫穷的拉匝禄。倘若我们不关注身边的拉匝禄,那就是转面不看天主。
耶稣回到祂家乡纳匝肋在犹太会堂正是用这张身份证介绍自己的,祂说:‘圣神临到我身上,我被派去宣讲福音,向穷人宣告喜讯’。
7月8日主日福音讲述耶稣回到本乡纳匝肋,进入犹太会堂教导会众的事迹(谷六1-6)。教宗当天在三钟经祈祷活动中指出,民众对耶稣有所抵拒,议论纷纷,因此祂在那里只能治愈少数的几个人。
(路2:22-24)纳匝肋到耶路撒冷很远,有数百里地,但圣家毫不犹豫启程前往,尽管贫穷,但还是买了斑鸠和鸽子献给天主。反观我们现在人,总有理由推辞敬拜天主,工作忙、天气不好、路远不方便、看不顺眼人。
教宗说:玛利亚和依撒伯尔的丈夫匝加利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有信德,后者有疑惑,没有相信天使的许诺,因此成了哑巴,直到若翰出生的那一天。
劳动者大圣若瑟愿纳匝肋的谦卑劳工大圣若瑟引领我们归向基督,支持行善者的牺牲,为失业或找不到工作的人转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