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揭牌仪式的宗教界人士纷纷表示,通过生动的文字和图片,不仅了解到天主教传入中国后如何不断地自我调适,主动顺应时代潮流,适应社会发展的历程,更收获了深圳天主教界扎实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有益经验,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教宗称赞100年前上海教务会议的神长们“感受到了众议精神的经验”,以及中国天主教徒“为和谐社会共处、建设共同家园作出的贡献”。
年会开始后首先由刘神父带领大家祈祷,随后按照预定程序,回顾了以往各堂区举办恩爱圈活动的经验,征求了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意见和建议,明确了各堂区负责的片区长人选,号召各堂区恳谈周末夫妇重读新约圣经,并制定了新的一年的活动计划
藉此避静,神父们在静谧中发现天主的临在,在平安中经验基督的疗愈。
避静前,本堂李志义神父建议北堂亚纳会走出去,学习其他兄弟堂口的宝贵的牧灵经验,然后再进行避静充实自己。北堂亚纳会一行54人赴四个堂口交流学习,并主动为弱势群体捐款3000多元。
恰逢禧年,李荣品神父以“遇禧年,作喜人,做喜事”为主题,讲述了禧年的历史、标志及意义;以其深厚的灵修经验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将圣经的智慧与贴近生活的实例相结合,以人生之福、身份之福、祈祷之福和成圣之福为主线
关于天主与我们同在的经验,教宗分享了他之前“在住院时和此刻在恢复期”的体悟。旅途中的子民“基督徒的喜乐是在人生的各种境遇中都将自己托付给天主”。教宗重申这点,并强调这是上主所赐的“恩典”。
咸丰八年(1858年),第一任主教董若翰(法国籍)来正定传教,见隆兴寺西侧皇帝行宫幽静可爱,欲建为教堂,即返京备文向清廷租借,竟蒙御批赏赐。从此,皇帝行宫即成为天主教堂。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经常强调基督信仰与传教使命紧密相联。传教并非劝人改变宗教信仰,而是与上主建立密切关系,使我们的信仰生活成为祂救恩的可见工具,做祂子民的酵母。
在19世纪后半叶,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传教士先后来到云贵高原一带传教。所来的传教士无不为当地的贫穷落后所震惊。传教士们在当地学习汉语、本民族语言(如苗语、布依族语等),和当地人一起生活,称他们为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