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活主的光照下,我们的痛苦得以转变。在有过死亡的地方,如今有了生命;在有过哀伤的地方,现在有了慰藉。拥抱十字架,耶稣便使我们的痛苦具有意义,现在我们要祈祷,让这痊愈的疗效散布到全世界。
事实上,给祂做见证意味着发出祂的光芒;但是,如果我们不接受祂的光,我们就会熄火;如果我们不花时间与祂相处,我们就会显示我们自己而不是祂——我带来的是我自己,而不是祂——这一切都将是徒劳的。
让我们自问,我们每一位,让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对这光开放,是否给它空间:我呼求圣神吗?我们每一位从内心回答自己。我们向圣神祈祷了多少?
并且对她说:“光看到了活人受罪,没看到死人享福,哪里有什么来世?”碰到这种情况,她总是不松劲,用耐心、恒心、爱心慢慢地让他们接受。你不接受,我就老是给你讲,直到接受为止。
圣神与读经圣经既是天主藉圣神的默感而写成的,所以我们只有在同一圣神的光照下,才能正确地了解圣经:“我还与你们同在的时候,给你们讲论了这些事;但那护慰者,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派遣来的圣神,他必要教训你们一切
慈爱的天父,感谢祢光照了世上的每一个人。请以祢的圣宠光辉,照亮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一切思言行为,常得到祢的欢欣。阿们!
通过与复活的主耶稣相遇,我们日渐由恐惧害怕到认识天主对我们的慈爱,了悟圣经和历史的教导,明白今生和永生的关系,进而做在复活的光照下喜乐生活的天主的儿女。
来自:盐与光
总之,在十月的每一天,信友手持念珠,实际上是在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健康与疾病等与基督和圣母的奥迹相连,从而为平凡的生命注入超性的意义,在信仰的光照下解读自己的人生。
(哥3:12)在圣言的光照下,圣方济倡导并身体力行的“神贫”与“谦虚”精神,并非苦行僧式的自我惩罚,而是一种关于存在、关系与幸福的深邃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