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因为其宗教性,宗教类NGO比起一般NGO来,需要面对更多的考虑。比起别的NGO来,它不仅要与民政部门,还要与宗教管理部门打交道,这种多重管理模式自然大大地限制了宗教NGO的发展。
首先,耶稣在革责玛尼庄园面对即将来临的苦难,向天父说:“阿爸!父啊!一切为祢都可能:请给我免去这杯罢!但是,不要照我所愿意的,而要照祢所愿意的”(谷十四36)。
教宗一定会特别强调要克服一切形式的歧视,在不同宗教间也应展开对话,这对话必须有助于合作以面对和解决社会和整个世界的问题。
教宗对这些灾民说:“可惜,我无法亲自去看望你们,但我希望你们知道,我分担你们的焦虑和忧苦,也认同天主教团体在面对如此艰困的情况中作出的努力。
面对这些渴望,一个“称职的牧人”不能不关心“那些托付给他们的羊群的生命”。教宗说,“与教会使命相关的先知性幅度要求我们无论在哪里都总是要进行分辨,一般来说,这并不容易。
隆巴尔迪神父解释举办这场研讨会的目的促成“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农发基金高层官员与本届世界主教会议的成员之间的会晤”,让国际组织在面对亚马逊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然而,耶稣的门徒却经常表现出缺乏怜悯,面对饥饿的群众就是一例。他们实际上在说:“他们应自己想办法”。教宗说,“这是我们众人的普遍态度,我们宗教人士,甚至举行祭礼的人也如此”。
在记者会上,泛亚马逊教会网络副主席巴雷托枢机表示,教会并非此刻才忧心忡忡:早在1741年,本笃十四世教宗就在牧函中敦促陪伴原住民的痛苦;圣教宗庇护十世颁布通谕,支持那些面对滥采橡胶问题的印第安人。
特别是他访问智利之后,面对教会内性侵事件危机,他开始领悟到圣神正在行动。为什么这么多的事情于此刻发生?为什么有很多过去的事被掀开?圣神要我们做什么?我们该如何回应圣神呢?
教宗方济各首先谈论了大学面对的「前所未闻的挑战」。这些挑战源自当今「科学的发展、新科技的演变和社会的种种需求,这一切催促著学术机构提供与时俱进的恰当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