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经常跟丈夫说:“咱不计较世上财物,咱是教友,有事咱带头,基督教导我们的就是活出爱。”公婆去世时,梁红玉对丈夫说:“四弟家经济条件不太好,就别让他家出钱了。”
他去世之后,他的部下因为贪恋他遗留的钱财,瞒着他的家属,企图私藏主人遗留的财物公帑。
这也正好证明了“人良心上若没有罪过,财物才算美好”(德13:30)的论说的真实性。有的善行是怜贫惜贱,奉养无依无靠的老人,举义德、扬仁风。清代的袁武葵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平乐善好施。
和平的秩序井然,被爱赋予生命和整合;为此,我们每一个人对其他人的需求会感同身受,与众人分享自己的财物,并为在精神价值上更大的共融而效力。
从《宗徒大事录》中可以看到,关心穷人、被歧视的人、弱势群体,初期基督徒之间财物互通,他们之间没有贫乏。
福音告诉我们,被耶稣召唤,相信耶稣,跟随耶稣,成为耶稣的门徒,永远都是要放下一些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和财物。
圣若望则写道:「谁若有今世的财物,看见自己的弟兄有急难,却对他关闭自己怜悯的心肠,天主的爱怎能存在他内?」
神父手持开启天堂宝藏的钥匙:是他打开大门;他是好天主的管理员;是他的财物的管理者…如果让一个堂区廿年没有神父,到最后他们会敬拜那儿的野兽…神父不是为自己服务的神父,他是为你而存在的神父。
法国教士方济各·撒勒爵(FrancisdeSales,1576-1622),作为基督教人道主义的代表,在他的《虔信者生活导论》指出,富人不仅要经常慷慨地施舍财物给穷人,而且要爱穷人和贫穷,
服从是虔恭地聆听天主的声音;神贫是从财物的羁绊中解脱出来,好能响应天主的召叫并保证没有人缺乏什么;而贞节则是为信仰的热火铺路并为耶稣的新家庭变得自由[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