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强调文字福传的巨大价值,切愿神长教友藉着教会书籍报刊的滋养,丰富和提升信仰生活。我们这代人,岁数大些的经历了文革的磨难;中年人,成长于信仰的空白期;青少年则处于社会转型期,被世俗化的浪潮裹挟着。
教宗说:「这样做,这些放松的时刻不仅能丰富文化修养,也使精神得到滋养,并能增进对天主的认识以及与祂对话,也就是祈祷。」
参与通讯制作的教友,均属堂区积极的一群,他们的付出能滋养堂区的信仰生活。
谈到对中国的印象,首次到访香港的奥弗贝克主教说,经济上的急速发展令贫富差距愈来愈大,基督徒「应成为穷人的朋友」,关心贫苦大众需要;亦要在工业化的社会中支援缺乏灵性滋养的一群。
教宗5月2日说,我们的祈祷必须由聆听天主的圣言而得到滋养,与耶稣和他的教会的共融,正如斯德望在宣判他死刑者面前所表现的勇敢,明确见证了在天主的圣言内不断重复研读基督事件所结的祈祷的果实。
只有被天主父吸引﹐听从祂教导的人﹐才能相信耶稣﹐遇见耶稣并以祂为滋养﹐进而找到真实的生命﹐生命的道路、正义、真理与爱。」 最后﹐教宗提醒说:领受这生活的食粮意味着重生﹐度一个更真实的生活。
滋养信德的是对天主的发现与记忆,这位始终忠信的天主引导人类历史,成为生命依托的可靠及稳固的基石。 谈了记忆与救恩史之后,教宗接着解释将临的意义。他说,古代的时候,将临指国王或皇帝驾临一个特定的地方。
教宗结束这道手谕时指出,信仰需要得到能光照信徒心智的教义的支持,而使基督的宣讲经由滋养信德的教义的解释而保持万古长青是教会的独特使命。
若没有基督的爱,若不活出这个爱,不承认这个爱,不让这个爱来滋养我们,就不能做基督徒。教宗说:基督徒就是感受到上主美好目光注视的人,感到被上主所爱且爱到底。基督徒感受到他的生命因基督的血而得救。
另一位精神饱满的老人自我介绍道:“我是北京人,也是一位教友,今年90多岁了,过去一直从事财务工作,是慕名来到这里的,在这里可以方便地每日参与弥撒、领圣体、办告解,得到灵魂上的滋养,在这里就像在自己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