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旧约中提到先知时是这样一种人:他们是天主的代言人,代表天主教导民众,告诉他什么是天主喜悦的,什么是坏的。大部分的先知都被杀死了,因为他们不看人的情面,讲了民众或者君王不喜欢说的话。
耶稣就是在这个多神宗教的背景下,向与他朝夕相处的门徒们提出了一个带有挑战性的问题:人子是谁?宗徒之长西满伯多禄郑重地回答说:你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
忧郁是欢乐的前奏,挫折或许是成功的条件。一场大病也能促人自省,重新认识生命。人生价值观幡然改变,具有脱胎换骨的效应。人在悲痛中,才容易触摸到深藏的灵魂。
他的目的是与他们结交朋友,以期今后在他最需要的时候能得到他们的回报。教宗解释,耶稣举这个例子并非要“鼓励人不诚实”,而是要鼓励人“精明”,“将聪明和狡猾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够克服困难的情况”。
社会面对如此抉择,必须作不可再延迟的选择,因为媒体文化被视为《人类学问题完整的一部分,是第三千年代的关键性挑战》。
拉匝禄是一位家底颇丰、虔诚期待默西亚的犹太人,连同他热心的姐妹玛尔大、玛利亚,三人不但早是耶稣的忠实听众,且被耶稣称作朋友。他们一如既往地接待了耶稣,摆设晚宴,盛情款待。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4月18日清晨在圣玛尔大之家的弥撒讲道中强调,耶稣是善牧,也是羊栈的门。我们若聆听耶稣的声音并跟随祂,我们就不会走错路。耶稣善牧是唯一一扇让我们进入永生的门。
圣经中记载耶稣复活的第一天晚上,对宗徒们说:你们赦免谁的罪,就给谁赦免,你们存留谁的,就给谁存留。(若20:22-23)今天,教会礼仪中的告解圣事,正是当时耶稣将赦罪的权柄交给宗徒这神圣许诺的续现。
圣母是谦卑的受造物,和我们一样软弱,可是她蒙拣选做了天主的母亲,她的造物主的母亲。教宗看着圣母像,邀请信徒反思这三个事实:天主使我们惊讶;天主要求我们忠信;天主是我们的力量。
教宗描述在四百年前1609年,伽利略第一次使用望远镜观察天文的惊奇与感动,这j位比萨的科学家伽利略说:「我细想,是天主的恩宠先光照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