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启蒙时代的欧洲主要是由耶稣会士传播的。耶稣会士塑造的中国形象由17世纪的书信和专著策划,并通过它们日趋成熟,而且那些重要的专著在塑造欧洲人中国形象方面可能
黄伯禄,江苏省海门直隶厅(今南通市海门市)人,生于清道光9年12月9日(1830);名成亿,又号裳,字志山。幼年就读于私塾。道光二十三年4月5日(1843)入上海松江佘山张朴桥天主教修
圣诞节,普天同庆,举世欢腾。离圣诞节还有一个多月,商家就早已广告高高挂了,到处都是圣诞树、叮铃铛,各式各样、琳琅满目。我们教会都没热起来时,人家却是早火了。我们无法控
本笃会修士的一个规划:保存好并深入了解中国的古老文化,用基督教来焕发它的青春。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修道士式的、传教徒的计划!在我生前或死后,上主将在千千万万中国人中闪耀其荣光。
不过,赖于那时大明王朝的综合国力,使利玛窦华夏播教的成功与其派出国殖民扩张的意图南辕北辙。时至今日,反观利玛窦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与民众接受习惯的“中为洋用”的传教方式,是发人深省,很值得借鉴的。
她说,网络世界这几年对非洲极感兴趣,其实非洲一直都受到关注,过去开采当地的资源,今天也还有奴役和殖民化现象。有两个因素促使我们以特别的眼光来看待这个大陆:首先是移民现象,其次是在数字技术上的投资。
教会具有巨大的潜力来接纳文化。有一天,我有幸看见了另一位伟大的耶稣会士郎世宁的油画——他也患有耶稣会士的病毒(大笑)。
——太原市清徐县六合村2006年度第六届圣诞物资交流会侧记(编者按:在当今中国的农村,如何把一年一度的圣诞节与富裕起来的农民的经济和文化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何使农民们在
2014年为我们迎来了圣女大德兰修女500周年纪念日,值此庆祝之际,河北信德文化研究所从8月18——24日举办了现代人的心灵疗愈——会晤三圣的活动(大德兰
在近代印度圣雄甘地和英殖民统治者的对峙中,似乎很好地表述了这种关系。以上所述,其情其景与主耶稣所讲到的以德报怨的教诲几乎近似,但细加分辨其动机、结果、价值却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