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段艰苦和寒冷的日子里,我想,我至少还能送给她这一度的温暖吧?!”读到这里,我的心感动啦!更让我想起了在以往的生命旅程中,许多诸如此类的事。
一路疲劳,一路寒冷。跋山涉水、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白冷,可是,你们却没有容身之地。旅店客满,也没的亲友把你们收留。
几只小鸟瑟缩在笼子里,寒冷和恐惧使它们全身都在颤抖。他拦住那个男孩问道:“孩子,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呀?”“只不过是几只上了年纪的野鸟。”男孩回答说。“那你要把它们怎么样呢?”神父又问。
中年的男士则被委以安全员的职责,守在小经堂或教堂的各个节点位置维持秩序,回答教外朋友的问询,办神功的教友则排队依次走进告解厅领受和好圣事,带孩子的年轻夫妇则领着孩子来到搭建在读经台前的马槽前细细瞻仰耶稣即将诞生的地方,遥想那个寒冷的冬夜
由于该航班是9日黎明5:20抵达首都国际机场,当日凌晨4点,韩神父不顾天气寒冷,从教区主教府(北京西什库天主堂)开车赶赴机场,5点前就到了机场海关窗口。当时机场里人很少,海关窗口也还没人上班。
由于人多屋少,天又下雨寒冷,吃住都发生了很大困难,供水少,不能洗漱。煮饭用电热量小,煮不熟。住更困难,小屋挤满了人,只能半躺半坐,人和人相挤,连翻身都不易。
晚上10点半子时弥撒开始,李昌国神父在寒冷的冬夜,手捧圣婴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头,缓缓地将小圣婴放入马槽中,供人们朝拜。
无论是炎炎烈日的三伏天,还是凛凛寒风的寒冬日,总能看到敬爱的神父为福传马不停蹄奔波的身影。即使在耄耋之年身患冠心病依然不辞辛劳四处奔走,为山西天主教会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此刻映入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一位身材高大的白须老者,安然地坐在冬日阳光照耀的屋子里的炕桌旁,如果不是他的高鼻碧眼,我们会以为这是一位年迈的中国乡绅。
崇祯十六年冬日,了一子记。(王徵,号了一道人)杜奥定神父于1631年到达中国,在上海学习中国语言并传教4年。1637-1639年在山西和陕西两省传教,王徵得以和他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