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上午,在唐墓桥露德圣母堂参与上海教区邢主教的大礼弥撒。主教把玛利亚的信德与我们现实生活用巧妙的语言结合起来,邀请所有的参礼者回应天主的召唤,相信天上的妈妈一直眷顾她可爱的儿女。
弥撒结束后,王良辅神父还举行了扫墓礼,带领教友到神职人员墓区,为安息在此的主教、神父、修道人洒圣水、献鲜花、祈祷。在这一天,炼灵会的教友也自发地为亡者念经祈祷。
最后,在已故若瑟·宗怀德主教墓前举行了安所追思礼,献上了鲜花,表达了教友们深切的缅怀之情。据悉,教区不同堂区,在这为亡者得大赦的炼灵月内也陆续前往司铎陵园,为先辈司铎们举行了追思安所祈祷。
其实,归根到底还是那一句:我们的爱人,是用来爱的。那些粗暴的、情绪化的、不直接的、不理智的、不宽容的方式,都不应该用到爱人身上。当我们彼此爱慕、彼此信任、彼此谅解的时候,其实,很多架是根本不必吵的。
有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幸福,并不是得到的多,而是奢求的少。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知足常乐吧。天主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试想他也就是仅仅给了牛顿一个苹果,给了莎士比亚一支笔而已。
阿拉伯有句谚语,话说出口应先过三关:第一关,是真话吗?第二关,一定要说吗?第三关,会伤人吗?这三关告诉我们说话要慎重。最要反对的是说别有用心的闲话,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有句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但当面对死亡时,任凭你体魄刚健、力挽九鼎也无能为力。没有人能跨越这道鸿沟而继续人生之旅。
约于下午五时,诵读福音关于耶稣此日荣进耶路撒冷的叙述,然后下山进城,儿童拿着树枝,高唱“奉上主之名而来的应受赞美”的经句。人们游行,经过全城,最后到达耶稣复活堂,举行夜祷。
每一个人都曾经遇到不少愤世嫉俗的人,或者,你也有过什么都看不顺眼,永远觉得命运对自己比较坏的朋友,但在倾听他们的怨言之后,总会发现有句老话很妙:可恨之人必有其可爱之处。
但还剩下一句清醒的话:“我是一个教友。”小毛老伯好福气啊!就凭他“我是一个教友”这句话获得了耶稣的垂怜、圣母的看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