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的路上我问他们老家教友的情况,他说只有一个老人了,别人都搬出去了,不过还有几间房子,是解放前当做小教堂用的。到了那个村子,看不到什么楼房,房子大部分是土坯做成的,有的还住在窑洞里。
解放前,该村有教友20多户,有近两亩的土地归教会所有,数间房屋作为教堂,供教友祈祷和参与弥撒,由当时的本堂神父定期为教友送弥撒。解放后,由于政治原因,教会活动被迫停止。
有学者统计,在解放前,鼓浪屿是全中国基督徒比例较高的地区之一,对各教派传教工作的了解,能让我们知晓这一文化现象形成的过程。其二,为教会在鼓浪屿所开展的文教卫生事业。
解放前教会为纪念罗文藻而命名的文藻修院,以及有400多年历史的罗文藻故居都具深远的历史研究价值。然而因各种原因,文藻修院目前被福安市第二中学使用,罗文藻故居也年久失修。
三原教区的兰哲一神父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两位解放前出生、改革开放前晋铎的高龄神长中的一位,今年95岁。(另一位94岁,也来自陕西省,是周至教区的张雄风神父。)
院内左边墙上粘贴了,圣类思教堂主保介绍、解放前原余江教区历任主教的简介及解放后余江历任司铎简介;右边墙上粘贴了锦江教堂的介绍及刘玉兰姑姑百岁庆典画像。
解放前该医院是教会医院,名“圣心医院”,我曾于初中时在这所医院体检过,那时我并不知道它曾是教会医院,只觉得那里面有一个礼堂很古典、很洋气。后来听赵弟兄讲,医院的那礼堂原是一个圣堂。
据说,解放前黄果树本堂神父,为了把福音扎根于布依族人中,脚穿草鞋,身着长衫,学布依语与当地人打成一片。一个外国神父学中国语言尚且不易,何况布依族语言?这不正是我们今天福传的楷模吗?
解放前辽宁省被划分为沈阳、抚顺、锦州、营口四个教区。1981年,四教区合并为辽宁教区。现任主教是82岁的金沛献主教。辽宁教区目前划分为5个总铎区,除两位主教外,共有74位神父,10多万教友。
解放前,由外方传教士在土养槽深山老林之中建了一座土坯教堂,解放后作为他用,一直到1994年才易地在槽口重建一座砖木结构的教堂,1995年落成使用,由于多年来白蚁成灾,损坏了教堂,只好推倒在原地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