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指出,年长者向前迈进,走向永生的天主,为「由上而生」做好准备。耶稣说的「由上而生」是在圣神内的新生命,让我们能进入天国。
英敛之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事实上,《大公报》自创办之初,就与天主教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风雨10年,英敛之的办报理念和主笔风格与他的个人经历和社会联系密切相关。
教宗所选的主题分别是:2009年-我们已寄望于永生的天主(弟前4,10)。2010年-善师,为承受永生,我该作什么。(谷10,17)。2011年-你们要在基督内生根修建,坚定于信德(哥2,7)。
弥撒前,教宗来到划分墨美边境的布拉沃河畔,登上一座耸立着巨型木制十字架的越境遇难者纪念台,献上鲜花,祈祷片刻。高台上放着几双移民的鞋子,象徵许许多多在试图越境时丧失性命的人。
福音金句:“天主这样爱了世人,甚至把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使所有信他的人不致丧亡,反而获得永生。”
这使人明白,进入永生并不取决于一个人的道德表现,而是他毫无算计地活出爱的能力。
(梵蒂冈新闻网)在我们的信仰旅程中,真正的挑战不仅是跨越死亡,更在于意识到永生早已开始。我们常陷入一种错觉,认为世上只有两类人:生者与死者。
教宗本笃十六世十一月十八日星期三上午,在梵蒂冈保禄六世大厅接见来自世界各地的九千多位朝圣人士,向他们讲解中世纪罗马式与哥德式主教座堂建筑艺术对当时人们产生的信仰教育作用,指出美是会晤并爱天主最吸引人的途径
(梵蒂冈新闻网)给圣德下的定义有许多种,其中之一就是把圣德作为典范,是人类受造之美的典范。圣座封圣部自1969年成立以来所承担的工作就是负责调查、审核和确认基督徒的圣德典范。
教会始终提倡艺术,意在表达信德之美。教宗在感谢艺术赞助人的讲话中表示:成立该团体的灵感,不仅源自共同对教会圣物遗产负责的崇高意义,也是为了延续精神和宗教理想的愿望,继续创建宗座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