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主召叫的撒种人我叫陈琳珍,出生在教友家庭。1975年嫁到北齐村,生有两男一女。我是第一个被天主召叫在北齐村撒种的人。我们北齐村是个外教村,要过信仰生活很难。
耶稣基督曾引用俗语说过:“撒种的是一人,收割的是另一人。”(若4:37)主给我的恩宠就是到处撒种,现在给教外人谈论信仰不仅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喜乐。
第一类人是“最下等”的人,“撒种者撒种的时候,有的落在路旁,飞鸟来把它吃了”,用耶稣对比喻的解释来理解,“飞鸟”是指魔鬼,“种子”是指天主的话,“路旁”是指人心对天主的话的态度,“路旁”的态度相当于“大笑之
在当天的福音中,圣史马尔谷通过撒种的图像讲述了天主的国。
农民在大面积的土地上撒种,由于土地贫瘠,庄稼低矮稀疏,收入甚微,中国有句成语把它称之为广种薄收。广种薄收虽令人心寒,但毕竟有所收成,远胜于不种无收。由广种薄收使我联想到了福音的传播。
最后,教宗鼓励童军继续努力,成为“希望和重新发现团体生活”的撒种人。他祝愿他们庆祝的禧年为他们每个人来说是更新承诺的契机,“帮助青年成为自由和负责任的人,尊重他人和他们的环境”。
常常祈祷,耐心等候,天主做事有定时,流泪撒种必欢呼收割,相信就有喜乐。下垂的手,再一次举起来,封闭的心,再一次敞开,抛开一切忧虑,放下一切重担,来到主的面前,喜乐满怀。
经历了撒种与萌芽、兴建与成长、成熟与丰收、沉默与重生的不同时期。教堂也见证着教会的发展,1892年,李思聪神父来到台州,经多方考察后,确定海门作为台州教务的中心。
还结合自身的服务和牧灵经验,以撒种比喻中的路旁、石头地、荆棘丛所指的三种不同的生命状态作静态和动态的深度剖析,来帮助神父修女们认清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指出解决之道和应对方法。
“慷慨地”在每个人心中撒种,在他们心中播下“对无限、圆满生命”和救恩的渴望,这救恩能使他们“获得”自由。即使被“诸多事物淹没”,庄稼仍能生长。事实上,当今的人仍在“渴望更深层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