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好的福音对联,就是一篇好的证道辞,一首好的赞美诗;一次好的见证;是诗的意念,是歌的情怀,是对天主的赞扬、歌颂,是传播福音的一个好窗口。教友们喜欢能反映他们特有的心情和其家庭状况的缩影的对联。
有的人平常和我很少说话,一定积怨已久又无法发泄只能来这么一招;看看另一个人,又觉得这个人更像,别看她平常外表做得不错,天主的种子一定没有撒在她的心上;还有的人,一副正儿八经的样儿,唉!
能歌善舞的羌族儿女依山搭建的舞台上,一副对联道出了灾区人民的心声。上联:“乐以忘忧,乐以忘惧,问乐事于今;感时代共进,感惠泽共德。”下联:“同心相应,同气相求,约同仁相聚;为民族之公,为大众之益”。
为了恭贺汤主教接任为香港教区第七任教区主教,并表达教徒愿意诚心接受汤牧的领导,教友总会特别致送了一副对联给汤主教。上联是“汤廷德厚卓尔谦和扬圣教”;下联为“汉牧神丰琴心剑胆显弘工”。
小时候,见一户文化人家门口用油漆写了一副对联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这是他家的家训,用来教育他的子孙后代做人的道理。古今中外,因知足而感到常乐者,又因不忍遭受痛苦者不计其数。
会里提前为每个教友家大门贴一副圣教对联,增加了节日气氛,加强了教友的凝聚力,提高了教友的热心。游行结束后,立即举行了主显节弥撒大祭。
一位本堂区退休老教师激动地对“信德”通讯员说:逢年过节写春联,不仅表达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诠释,身为天主的子民,我们公教家庭门楹写上天主的圣言、信仰的真理,更是传播福音的契机,今次,看到一副副金光闪闪的对联时
五代十国时后蜀主孟昶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据说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了。到了唐宋时期,民间悬挂对联已相当普遍了,并在明清达到完全昌盛……而福音是何时传入中国来的呢?
苏步青先生是数学家也是诗人,他在1984年写了一副很有时代感的对联:春满九州,大庆欣逢卅五载;人迎四化,小康定看二千年。
小伙子张石磊的篆刻也颇受关注,他用一副麻将牌磨平刻了一段完整的“天主经”。许多本市和外地的老年书画爱好者积极准备,写出自己的作品,向西开书画社送来了参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