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天主是爱我们的,为什么会让我们受苦,甚至给我们这些沉重的十字架?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做为咨询师的我和思真(化名)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18岁时嫁入广宗县核桃园乡董里集村老教友家庭。虽然离娘家20多里路,步行参加教会活动,从未间断。我是家里的大姐,下边有四个弟一个妹,加上奶奶,共9口人。
入教之后,通过学习圣经,刘姨明白了爱是需要宽恕、包容的。而“家”的含义就是“爱”。所以“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爱”的地方。付出不应图回报,因为永远的赏报在天上。
在这个漫长的病痛过程中,上帝让我学习怎样去爱,怎样去付出,也让我一点一点磨练自己的个性。我从小就是个很要强、很活泼外向的小孩,病倒之后,突然之间不能走、不能动,那一种打击令我无法承受!
后来从网上查了资料才知道,原来在老滨北镇(现在的滨北街道办事处)的秦董姜村里,还存在着一座有些年头的教堂。不过,现在的教堂只剩下大礼拜堂还保存完整,其余的建筑已经随着年代的变迁,只能从记忆里寻找了。
“凡贪爱金钱的人,不能称为义人;凡追求利益的,必走入迷途。许多人为了金钱而失足,他们的伤亡就在眼前。金钱为拜金的人是绊脚的木樁;迷爱黄金的人,是有祸的!一切愚人,都成了它的俘虏。”
深受神长教友爱戴的李崇德神父,把传播福音当成自己晚年的首要任务,每次福传背上一大包方便面,有时自己动手做饭,被教友称为“背着干粮福传的老神父”。
88岁的马德肋撒老教友,看到神父亲自来看望,激动得热泪盈眶,双手握住神父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此次看望的患病教友年龄均在80岁左右,高神父平时也经常为他们送圣体,让他们感受到天主时时刻刻的陪伴。
原先的老圣堂是1902年建成,属于砖石结构,风雨飘摇,早已经是危房了。经过主教神父和教友们长期考察和周到细致的安排和计划,准备异地重建圣堂。圣堂新址距离原先的圣堂近在咫尺。史神父说。
大部分建筑款项由教友自发筹集,其中一位90多岁高龄的老教友奉献了自己省吃俭用下来的3000多元用来建设教堂。奉献当天,嘹亮的乐曲以及整齐的腰鼓队为礼仪的庄重画下不朽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