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耶稣的门徒却经常表现出缺乏怜悯,面对饥饿的群众就是一例。他们实际上在说:“他们应自己想办法”。教宗说,“这是我们众人的普遍态度,我们宗教人士,甚至举行祭礼的人也如此”。
即使我们家庭的信仰非常深厚,却不总是能够完全接受福音的要求:“谁若不离开父母,不配做我的门徒”。
泰国天主教会也于2014年至2015年举行了特别禧年,庆祝阿瑜陀耶教务会议召开350周年,主题为“基督的门徒要活出新福传”。
教宗阐明,耶稣的询问是在触动门徒们的心灵,使他们有危机感,同时也“邀请他们起身行走,去发现那能给予和创造生命的真理”。耶稣的询问也“总是希望我们和我们团体的生命以一种无可比拟的喜乐得以更新”。
世界的神却与圣神相反,“耶稣在最后晚餐中没有祈求天父使门徒们摆脱世界,而是保护他们免受世界之神的诱惑”,因为基督徒是在世界上生活。然而,我们如何晓得分辨圣神或世界的神呢?
基督徒蒙召共同努力,成为“更好的人,更好的门徒和更团结的基督徒子民”。“我们基督徒必须携手努力,向移民展现耶稣基督所启示的天主之爱。
耶稣对众门徒说:「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而是朋友。」「你们因我的名无论向父求什么,祂必赐给你们」(参阅:若十五15-16)这像是一张空白支票,我们可以放胆一试。天主是朋友、是盟友、是新郎。
耶稣与门徒的关系是不求回报的,因为耶稣说:「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而是朋友。不是你们拣选了我,而是我拣选了你们。」(参阅:若十五12-17)这就是不求回报的无偿性。
我们在耶稣教导祂的门徒‘我们的天父’经文中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为了学习这个祈祷的方式,圣咏是一个大学校。所有的圣咏祈祷都首先用在圣殿内,然后在会堂内,在个人内心的更深处。
在耶稣受难前夕,当门徒们给耶稣展示两把剑时,耶稣回答说:“够了”。教宗说,这句“够了”,跨越了几个世纪直到今天,“剑、武器、暴力、战争,够了!”我们如何才能摆脱被封锁和陷入泥潭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