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全球化又紧密相连的当今世界里,在一个角落里做的举动能在世界的其它每个地方引起反响」。此外,《众位弟兄》通谕俄文版的发表,也是促进宗教交谈的良机。
李小国神父从什么是信仰入手,简要介绍了世界四大宗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并对天主教的社会贡献及福传路径做了详细的论述,使听众对天主教会在近代中国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
座谈会上表示,在众人的眼中世界越来越成为地球村。10亿多天主教徒与数字同样多的穆斯林在旅行、工作、痛苦和希望中相伴为生:要是彼此不认识,如何能彼此了解和接纳呢?
帕罗林枢机称本笃十六世教宗为“牧者和信仰导师”,“对话的光明与勇敢的榜样”,说他的教导显示出他深知“世界的文化和精神情况,以及各民族间、人与受造物间的紧张关系”。
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usI,也称君士坦丁大帝,他是第一位皈依基督宗教的罗马皇帝,在313年颁布《米兰诏书》,承认在帝国内部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
世界南北差距以及许多人的人性尊严所受到的伤害,呼唤着爱德。我们希望的源泉在上主内,为此,才需要爱德。因为要做基督爱德的标记、带来希望的标志。
为此,各宗教的所有弟兄姊妹今天受邀一同祈求天主。每个人要按照自己的所知、所能,以及各自的文化同心祈祷。教宗说:「我们并非在祈祷中互相反对,这个宗教传统抵制另一个宗教传统。
教宗首先提到将临期的意义说,将临期再次邀请我们在重重困难中重新肯定天主的临在,祂进入世界使自己成为有血肉的人,为圆满实现祂的爱的计划。教宗说:天主要求我们也要在世界上成为祂的行动的标记。
他再次援引保禄六世教宗的话提醒他们,不要让忧虑和泄气的福传者向今日世界传播福音,而要让世界从福音的使臣那里接受这个喜讯。
坎塔拉梅萨神父解释道,如此的宣认在圣经和犹太人的环境中已足以说明为何敬礼耶稣如同天主,但在希腊-罗马世界中这还不够,因为异教的世界熟知许多不同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