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那个阶段参与弥撒,恐怕也是参加三次就只有一次感触很深,而且因为对很多东西诸如圣经内容的不了解,因此神父讲道引用的典故我也根本不懂,所以在那个阶段(大约半年到一年),很多时候在教堂去参与弥撒也就只是坐着听
所以,有大量的事例,我们无法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解释。有人认为我们的大脑产生思想,如果你能有濒死经历,而当时大脑是处于昏迷状态,在昏迷中大脑没有能力去经历任何事情。
有一天一个老和尚与一个年轻和尚去海边散步,海上来往的船只数不胜数。老和尚问年轻和尚:你知道海上有多少只船吗?这么多的船哪能数得过来呢?其实这海上只有名、利两条船,所有这些船除了求名的就是图利的。
“你要找神父去天主堂去!”对方挂了电话。伯铎果真找到了天主堂,这次一位本堂神父接待了他。“人心谋划自己的道路,天主支配人的脚步”。
耶稣愿意帮助我们减轻孤独的痛苦,正如同他渴望帮助我们去克服各种形式的考验与烦恼。但是他不愿把他的爱和指引强加在我们身上。他只是一位领导愿意跟随他者的善牧。
本堂庞瑞神父常教导教友们,信仰不是死的,是活的,我们要用行动去实践信仰,那就是爱所有的人,去帮助弱小的人,让别人从我们身上看到天主给我们的爱,认出我们是基督徒。
于是诗人伸过手去,握了握那只脏兮兮的手。那个老人连忙用力摇了摇,嘴里喃喃地说:“兄弟,我需要的正是这个”。我被这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感激那位老头虽沦为乞丐,但人性并没有泯灭。
同时他也坚信,即使去教堂的人数在减少,但信仰并没有消失,“许多人已经意识到,在全球化的今天,每个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我相信,去教堂的需求仍然存在”。(来源:Aleteia;信德编译)
还是怀着积极开放的态度去承认它、接纳它,并在主内得到圣化,与救主的苦难相结合。显而易见后者才是我们基督徒的最为可取的态度。这也是在很多具有深刻信仰经验的人身上不证自明的。
春节,纵然外面繁华喧闹,但是我们要回归内心深处,进入心灵的旷野,去增进自己与主的那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