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昨晚卸任的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与教会的缘分及与其他宗教团体的交往
2024-05-16

一个多元宗教社会的政府必须以中立、世俗的方式处理敏感问题,认识并尊重不同人群合理的观点与愿望,再平衡各方诉求以达成政治谅解。

教宗方济各2024年10月9日公开接见教理讲授
2024-10-15

“充满圣神”的直接效果是宗徒们“开始说起别国的方言”,并走出晚餐厅向人群宣告耶稣基督(参宗2:4等)。通过这样的叙述,路加希望强调教会的普世性使命,即作为所有民族之间新合一的象征。

最后一面
2025-04-24

教宗首先在讲完周三教理后,坐着敞篷车,缓缓驶进广场的人群,问候在场的几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友们,最后下车步行特别降福坐在大殿前面患病的人们。教宗步伐矫健,行动很灵活。

“试论宗教信仰的伦理价值”
2019-05-21

三、宗教信仰体现了人类的终极关怀  人是一种两极性结构的动物,所谓两极性结构,借用黑格尔的表述是:“人生活在两个世界中:在一个世界中人具有他的现实性(实在性),这方面是要消逝的,这也就是他的自然性、他的舍己性

香港:德国埃森主教访港 促进两地教会友谊
2012-04-01

礼仪后,圣安多尼堂候洗者刘子帆对本报说,埃森教区关怀香港教区,香港教区则向内地教会延续这份关怀,见证了教会内的互助延绵不断,传承福传使命。「今天我们有能力帮助其他教会团体,是个福份。」

怎样才能重建社会信仰
2013-11-13

而对宗教信徒来说,宗教信仰,能获得人生的启示,人生的终极关怀,因此就是一种权益,而不是义务。总之,任何精神信仰必须包含人生终极关怀的元素,才能演化为信仰者的一种权益,而不仅仅是义务,才能永生不灭。

基督徒的爱德
2006-03-31

因此,萨特想要强调的是距离感越近的人,生活越近的人,关系越密切的人有时却更缺乏理解和关怀,也就是说更需要爱德。  

梵蒂冈:教宗方济各2015年12月9日周三要理讲授全文:为什麽庆祝慈悲禧年?
2015-12-11

在巨变发生的当代,教会蒙召提供她的独特贡献,让人们看见天主临在与关怀的标记。

教宗致函全体司铎:感谢你们的服务
2019-08-05

在全世界本堂神父主保维雅内神父逝世160周年当天,教宗方济各念及在团体内每天默默努力、辛勤付出,「照料并陪伴天主子民」的每位司铎弟兄,向他们表达鼓励和关怀。痛苦:「我看见我的百姓所受的痛苦。」

第四届(2020)世界穷人日文告:向穷人伸手施惠
2020-06-14

事实上,「献给天主的祈祷,以及对穷人和受苦者的关怀,二者之间密不可分」,因为在服务穷人时,上主降福我们,祈祷得以实现。关注穷人绝非易事,但这是把个人和社会生活导入正确方向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