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牧者在给予回应时必须具有智慧;而回应更要建基在祈祷中聆听天主,及听到了受害者的痛苦声音。
因此,基督徒的牺牲,与那种炫耀痛苦、似乎越是痛苦就越是悦乐天主的消极和说教式的世界观是格格不入的。牺牲并不是一种与我们心灵的本能冲动背道而驰的、令人沮丧的责任。
这学期回修院,我感觉有许多事需要祈祷,因此在避静中定下志向:每天自己单独念一分玫瑰经,每周一个祈祷意向,为教会、为福传、为堂口、为圣召、为修院、为处于各种痛苦中的人……圣母多次的显现大都强调的是:热心诵念玫瑰经
凭心而论,在这个固守自我、追逐自我的时代里,当我们遇到烦恼和痛苦的时候,有人送你一个诚挚的微笑、一句热情的问候、一个温暖的拥抱,难道我们那痛苦、冷漠的心不会有一丝动容吗?答案是肯定的:会!
当然,我也清楚地知道一个不争的事实——有许许多多被遗弃的人正在痛苦中生活,并且,他们就在我周围。与此同时,我却拥有一份喜悦,那是源于认识耶稣基督就如获得埋在田里的至宝一般的喜悦。
这些都带给她无比的疼痛,但她都以祈祷来忍受这极度的痛苦,并将之奉献给天主。她是以完全归属天主和见证主的十字架来度自己的痛苦日子,直到1848年4月4日回到天父怀抱。当时,她33岁。
青年们向教宗提出的问题中有关于边缘教会的经历,有被排拒在边缘和忍受痛苦的经历,堕入吸毒、暴力和对爱的利用和抛弃的受了伤的生命。教宗的话是向家庭和堂区提出的警告,好能重新以青年人为中心。
在艾瓦格里乌斯(EvagriusPonticus)的书中描述了被虚荣打击的某隐修士的痛苦事件。碰巧,隐修士的灵修生活第一次成功,他就感觉到他已经成功了,于是冲向世界接受赞美。
人常说痛苦悲伤是天主化了装的祝福,当我面对爱人九死一生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之后,才悟到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正如主对宗徒说过的话:“……而是为叫天主的工作在他身上显扬出来”(若9:2-3)突发疾病五一前夕,
尤其在极其痛苦和无法明了的处境中,真的可以跟随主,信赖他会赐予幸福吗?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某些青年的经验而来,他们像你们一样在基督内找到了能够给予力量和希望的光明,即使是在非常困难的处境中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