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身边总是围满了人。他们对他抱着很大的期望。他们挤在他身边,要他给他们按手、为他们治病。福音书中常记载着因为群众拥挤,耶稣不得不停下来的情形,但耶稣还是很孤独,他常常一个人退下独处。
教宗指出,耶稣的受难史有助于找到答案。耶稣周围的人也提出过类似的问题:祂是否真的是要来解救子民的那一位?耶稣并不符合百姓的期待,因为百姓「等待的是一位强而有力的默西亚、佩带利剑的胜利者。
情急之下,他只好向耶稣说:耶稣啊,今天驱魔成功不成功,我是一点把握都没有,全仗你了。假如赶不走魔鬼,我丢脸是小事,主要是你丢人呢!你要是怕丢人,就管管这件事吧。一路上,神父就这样反复地祈祷。
吃完晚饭,我没有心情看电视,一股脑地想着怎么去教堂,此时,我默默地对他们讨论的耶稣说:“教堂里的耶稣啊,他们都说你是无所不能的,那就请你帮帮我吧,我很想去教堂,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去啊。”我正向耶稣祈求。
吃完晚饭,我没有心情看电视,一股脑地想着怎么去教堂,此时,我默默地对他们讨论的耶稣说:“教堂里的耶稣啊,他们都说你是无所不能的,那就请你帮帮我吧,我很想去教堂,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去啊。”我正向耶稣祈求。
教宗说:“透过这些话语,复活主把传教使命委托给妇女们。事实上,她们在基督公开生活中和祂受难时,树立了忠诚、献己和爱慕基督的美好榜样。现在,耶稣以关注和偏爱的特殊举止嘉奖她们”。
同样的心理,我们在祈祷中与主交往时,也会像招待客人似的招待耶稣。我们不害怕向耶稣展示自己的优点,但面对自己的弱点就有些保守。
当天的弥撒福音记述耶稣显圣容的事迹。教宗在即席讲道中,谈了耶稣的两个容貌,这两个容貌看起来似乎并不谐调。第一个容貌是耶稣在大伯尔山显示的容貌:发光犹如太阳,极其美丽。
我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小小的胖嘟嘟的三岁小孩,穿着洁白的小长袍,金黄蓬松的头发,正在和耶稣开心地嬉戏。过了一会儿,从耶稣的背后走出一个小女孩,身材比我高一点点,穿着和我一样洁白的连衣裙。
但耶稣就在这种场合之下,宽恕了那些迫害他于死地的人。耶稣的第二句话也与宽恕有关,因为他赦免了那位右盗的罪,并答应他当晚要带他到天国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