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院教务处要求论文字数一万字左右,修女写的题目有的是关于传教方面的,如中国神父周文谟在韩国的传教;有的写生命伦理,如安乐死;有的写圣经方面,如《迦拉达书》的福音与使命;有的写梦与灵修等。
教宗的要理讲授继续祈祷的主题,以创世纪第32章叙述雅各伯与天神搏斗为反思的内容。这段经文叙述的是,一个人在漆黑的夜间行动自如,因为他在良心上有需要得到宽恕的地方,因此在黑暗中设法作精明的打算。
教宗方济各10月4日在梵蒂冈降福大厅接见了出席“信仰与科学”会议的宗教领袖和科学家们,其中包括阿兹哈尔大伊玛目塔伊布(Ahmadal-Tayyeb)和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巴尔多禄茂一世(BartolomeoI
在动不安的时代关怀儿童与少年”。第一天会议得出的结论是:今天的青年对宗教经常少有反应,他们不太需要经济上的关怀,却需要文化与价值的关怀。
在接受本台的采访中,他谈到教宗方济各去年在哈瓦那与基利尔宗主教的会晤、双方教会共同迈出的步伐,以及国际上的复杂局势和莫斯科重新扮演的重要角色。
人是为了一个幸福的命运而受造,这命运跨出了此世所有的不幸,甚至死亡也不过是落叶归根、返本归源。一切善度此生的人,都将在基督内团圆相聚,并在父的爱内享有永恒的生命,这就是我们人生的终极目标。
天主按照他自己的肖像创造了人,所以,人性尊严是天主铭刻在人身上的印号,是人类共同命运的标记,是人爱天主和爱他人的基础。
教宗府讲道神师在第十场、也是最后一场默想中对生命的“不断转化”进行了省思,将之比作一粒种子,有喜乐与痛苦、成就与失败。以下是这篇省思的撮要。
通过与传教士们的接触、学习和研究,康熙皇帝对天主教信仰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他的两首著名的诗,说明了康熙对基督救赎的深入理解。基督死清康熙功成十字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从初世纪开始,面对许多否认基督作为桥梁所必备的人性或天主性的理论,教会便已经大力加以维护,确认基督作为桥梁所必备的人性与天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