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见证人埃格莉亚(Egeria)最先在她的著作《旅程》中谈到鞭笞石柱。她讲述了383年在耶路撒冷的圣周五礼仪:“太阳还没升起;告别后,大家登上熙雍山,在鞭笞石柱前祈祷。”
中国先贤们敬虔慕道,信仰上帝,其所信仰的上帝与希伯来上帝具有同样的品质与位格。中国的现代文明不仅要建立在“术”和“制”上,更要建立在终极的“道”的基础上。
可惜的是,即使这些「自力成功」的人愿意归功于生肖,星宿,磁场等等「新时代」思想的「最爱」,却就是不要归功于一个位格神。
我们看创世纪第22章中这样记载我们的“信德之父”亚巴郎献爱子依撒格给天主做全燔祭的过程。老人得到了天主的指示,把他唯一的爱子在天主指定的摩黎雅地一座高山上献做全燔祭。
圣保禄称基督徒团体是“我们供职所写的基督的书信:不是用墨水写的,而是以生活的天主圣神;不是写在石版上,而是在血肉的心版上”(格后3:3)。
换句话说,祂是那位“我们”,是的圣父的和圣子的神圣“我们”,是不同位格间维系的纽带,[2]也正是教会的统一原则本身,确实是源于几个位格的“唯一奥体”。
这次会议在宗座传信大学召开,除了专家学者外,上海教区沈斌主教、圣座国务卿帕罗林枢机、圣座福音传播部代理部长塔格莱枢机也在会议上发言。
(若10:10)因此本堂司铎蒙召的特质即在于借福传工作服务本堂区的信友和居民。
总之,步履加速而变成奔跑,因为人类看到自己行程的目标、生命的意义:耶稣基督,而人类蒙召去加快脚步与祂——世人的希望相遇。
我在外寻找祢……,祢呼唤我,祢的声音穿透了我的聋耳;祢闪耀光芒,祢的光辉驱散了我的盲目;祢散发馨香,我呼吸着这芬芳而渴慕祢,我品尝了(参阅:咏33:9;伯前二3),便饥渴难耐(参阅:玛五6;格前四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