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遇上刮风下雨,父亲还会开上机动三轮车送我们去教堂。信教的亲戚都说母亲有福气,找了一个这么支持自己信仰的丈夫。事实上,父亲也因为支持我们的信仰而不断地受到村里人的讥讽和数落。
他在封圣弥撒中表示:我们受邀去体验喜乐,而不是去适应权宜之策。教宗回顾了这位加利福尼亚福传者的使命,勉励信徒宣讲拥抱和宽恕众人的基督,明了世俗精神具有使心灵麻木的危险。
在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去反省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命。这是一个神父亲身经历的事。几年前他在山里传教,有一天上午他去了一个村庄。
慈悲喜年诏书》的精神,以《慈悲,从聆听开始》牧函阐述慈悲的含义,他表示:天父是一切慈悲心和慈悲行为的根源,耶稣不断地透过自己的言行,把一位慈悲怜悯的天父的形象不断地介绍给人,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在圣言中去聆听,去感受天主圣父慈悲的表达
那麽,我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会晤上主呢?我该如何准备我的心灵去与上主相遇呢?教宗说:在今天弥撒的集祷经中,礼仪给我们指出三种态度:警醒祈祷、施行爱德和欢欣赞美。
我们也要节制一下我们的舒适生活,以便能感受一些动力,去寻求天主的助佑。克己是四旬期的中心要求。经验告诉我们,当我们过于忙碌,或事事感到满足的时候,我们留给天主的空间就很小了。
在医院的日子里,听到大夫说:“医院里有几位患病者每去一次教堂回来后状态都非常好而且病情也会减轻,”我没得病之前听说过天主教信仰,但从来都没有留意过,更没有想过去教堂,但此时此刻,医生不经意的一句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在医院的日子里,听到大夫说:“医院里有几位患病者每去一次教堂回来后状态都非常好而且病情也会减轻,”我没得病之前听说过天主教信仰,但从来都没有留意过,更没有想过去教堂,但此时此刻,医生不经意的一句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们听说过耶稣行的奇迹,圣史马尔谷用了很长篇幅去描述发生奇迹的场景:朝向“加里肋亚海”(谷7:31)。这两个地区有什么共同点呢?实事上,它们主要居住着外邦人。它们不是犹太人定居处,而大部份是外邦人。
你们去,报告我的兄弟,叫他们往加里肋亚去,他们要在那里看见我。”(玛28:10)不要害怕见证耶稣的死亡,我们会看见祂的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