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世界里,教宗方济各8月26日在周三公开接见的要理讲授中吁请基督徒分享自己的财物,使之也能惠及他人。为此,教宗提及教会初期的经验:当时的信友也遭遇困难,但他们把财物归为公用,众人「一心一德」。
(路六36)在爱德之路上陪伴受苦者」。教宗的思绪转向病患在痛苦煎熬的道路上遇到的许多「爱德见证人」:这些人亲近病患,为他们的伤口敷上「安慰之油和希望的酒」。
不要再靠着最弱小者的皮肉之痛来致富,不要再藉着沾染鲜血的资源和脏钱来发财!”教宗深知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战争后面,有人在操弄局势,“掠夺、祸害这个国家,使之动荡不安”。
期待上海天主教界发扬创新、和谐、融合的发展理念,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天主教在中国的长久健康传承。张化教授表示,深入阐释教规教义是不同时代背景下,天主教界始终要面对的任务。
在他目睹斯德望被乱石砸死后前往大马士革的途中,因复活的基督之显现,他被强光炫耀而双目失明……其后保禄因耶稣基督之名领受了洗礼,眼中翳障立即脱落而复明。此后,他将成为一位传扬基督福音的炽热传道者。
古人说过:“五尺之杵,日取其半,虽万世而不竭。”认识也是这样。袁庚提醒大家说:“不要以为经过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人类就会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时间空间一样,也是无穷无尽的。”
也就是说,我们有罪的人类应该先到天主面前低头认罪,求他宽恕,但是在我们还没有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已经主动为我们承担起我们的罪过,主动为我们的罪过用自己的苦难做了赎罪之祭。
(参阅宗18:23—21:26)可想而知,那时的旅程,是多么的艰难,海上冬季结冰、路途之危险,多遇沉船、暴风雪、强盗(参阅格前11:23—29)。
之后又请大家关掉手机,用提示语言,带领大家作礼仪前的反省,省察,痛悔,静下心来,调整心态参与礼仪。接着就是弥撒的整个礼仪,进行得有条不紊,充满着神圣的气氛。
“圣神默感了圣经,也是祂加以解释,并使之永远融入生活、适用于当下。它从受默感而写成的,变成带来启发的。诚如梵二大公会议所言:‘圣经是天主默感的,并且一劳永逸用文字书写下来,恒久不变地通传天主的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