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主教接着说:“当基督信仰变成一种习俗,一种道德法规或社会性礼仪时,它很快便会失去生命力,今天的人也很快会对它不感兴趣,尤其对那些寻找疫情后的希望、在种族争斗后寻找真正公义,以及寻找更美好更安全的未来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这位1948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曾在种族隔离政策下,致力调解受压迫的南非土著和欧洲移民后裔间的仇恨。教会人士说,甘地在百年前提倡的哲理仍适用于今日世界。
帕罗林枢机然后表示,许多人拒绝对共产或纳粹思想等20世纪的偶像卑躬屈膝,因而牺牲性命;也有很多人在种族或部落间的战争中死去。在这些不同的环境中,许多弟兄姊妹仍是他人仇视基督信仰的受害者。
因为罪责终究是由个人承担,绝不能归罪于恐怖分子所属的国家,及种族和宗教团体。」圣座国务卿接着呼吁众人正视那些助长国际恐怖主义的根本原因。他解释说:「恐怖主义的挑战具备浓厚的社会─文化元素。
信仰告诉我们,不论是在长城内外,还是在地球的哪个板块,在基督内不分种族和疆界,大家互为肢体,都是兄弟姊妹。我们的生命原本就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支短暂的插曲,但神圣的渴望与憧憬,是在天乡相会。
教宗也不忘同样遭受迫害和冲突影响的其它宗教和种族少数群体。他每天都在关注有关中东许多人受苦的消息,特别念及儿童、母亲、老人、流离失所者、难民、遭受饥饿之苦的人、没有避身之所而必须面对冬季寒冷的人。
圣座代表说:「当非政府军以武力徵募儿童,在世界各地使用儿童兵,或者当非政府军对宗教和种族的少数族群施加残忍暴力时,国家倘若不愿意或无法处理这类暴行,联合国安理会就有责任竭尽一切所能来保护人民免於这种泯灭人性的侵略者的荼毒
两机构认为,若能够为弱势青年提供机会,便能够帮助他们发挥潜力并为小区作出贡献,这对陷入冲突的国家尤为重要,藉此凝聚不同种族、肤色和宗教信仰的年轻人,以打破代际之间的暴力恶性循环,强化社会结构。
圣座代表关心所有人的苦难,并指出基督徒和其他种族、宗教少数群体现处的重重困境,他们中有许多人被迫离开家园。「中东基督徒的人数锐减是全中东的一大损失。
联合国人权高级公署的发言人科尔维尔昨天4月8日在日内瓦表示,这些暴力行动看上去至少一部分是出于种族动机。另一方面,任期已满的巴搏总统拒绝离开他在阿比让的地堡,他已经被民选总统瓦塔拉的支持者们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