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生活於今日的我们和耶稣生活的时代,存在着完全不同的时空差异,我们必须先对善牧的比喻有进一步的了解及认识。耶稣时代的犹太人多以游牧为生,牧人和羊的关系就是他们每日的生活写照。
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神父很认识他的教友,对他(她)们的家庭状况,生活情况,知道的越多,可能在和好圣事中,对他的帮助也越大。
一、我对吴若石神父的仰慕在我认识吴若石神父之前,早就听说了一些关于他的传奇故事:有一位病人患有甲状腺癌,吴神父为她做了10天的脚底按摩,癌细胞居然消失了;还有一位多年的驼背老者,经过吴神父为他做脚底按摩
首先,我们要认识自己。我们自己力量的有限,只有求靠上主的能力。
被钉在十字架上,令他更加认识他的司铎职务。做父母的人如何能够忍受子女惨死的哀痛?!他们的女儿被杀害,就在他们悲痛欲绝的时候,主耶稣赐给了他们相爱的恩典,使他们能够互相扶持,并本著爱德为他人服务。
上主藉依撒意亚先知的口说,牛和驴认识它们的槽,我们作为祂的子民却不认识祂,我们生命的源泉(参见:依一2-3)。的确如此,我们贪得无厌,投入虚荣的马槽,而忘记了白冷的马槽。
(格前13)若我不能爱主,不把人带到祢面前来认识祢,这一切的才能对我有何益处?我自己反倒是那个丧亡之子。接着两个年轻的小伙子骑着马飞驰过来。我觉得他们倒还有点青年的精神和气慨呢。
当他认识耶稣时,他内心升起一种渴望,渴望让耶稣被他人认识。就是这样的。当我们中的一个人更加了解耶稣时,这样的愿望就会升起:让耶稣被人所知,去分享这一宝藏。
这里的环境比较闭塞,教友们的文化相对落后,对天主的认识也只是从来自祖辈们的口头传承。当中国大地到处掀起学圣经、传福音的热潮时,这里的教友们还在等着神父打电话叫他们进堂赶大瞻礼。
导师曾告说:做神父15年后才知道什么是做神父,是一个慢慢从外在进入内心的认识:前5年注重成就(盖堂数目、领洗人数)、再5年就要小心人际关系———人会有空虚感,但人与人之间千万不要互相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