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教理解释》卷一)
关注教理、教规、礼仪等教会知识层面,只是建立在自己理性的判断基础之上。
在还没有举办慕道班的八十年代,福传以面对面的方法传授教理,老父对教外人士很有吸引力,以至到了九十年代,还经常有教外人找他,如因婚姻需洗礼的,老父总是认认真真地讲解。老父是有圣德之人。
“李山主教考察了堂区、明爱及教理中心等,他欣赏香港教区的工作,深信北京教区能继续跟我们一起学习及交流。他亦参与了在港举行的神学会议的开幕礼,这份临在见证了兄弟之情。
6、福传需要整个教区与各堂区之间的互动这就需要教区的推动与堂区的合作,按年、季度、月、定期地举行有关教理与圣经的福传培训班、信仰见证和福传的分享大会。
她不断为神职班祈祷,因为她知道神职班需要我们的祈祷。圣女的身体很瘦弱,可是圣衣会所规定的一切苦行,她都踊跃去做。她的自传里,有这样一段记载:我初入修院时,对若干苦行,感到不大习惯。
因为透过圣事,我们内产生信德,信德也得以坚强,特别是基督徒的入门圣事:「圣洗圣事、坚振圣事与感恩圣事,是互补且不可分割的」(天主教教理1285)。
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结合着教理和祈祷经文来传递信仰,比如用信经、天主经和圣母经来解释信仰的内容。影响力较大的,是龙华民神父于1602年出版的《圣教日课》和罗儒望神父于1619年出版的《诵念珠规程》。
我曾祖父的父母亲泰特和诺琳·顾泽(TadandNoreenGuzie)曾多年在牧灵研究院的夏季班授课,他们一定认识怀德海夫妇。”
女儿从小就在唱经班学唱圣歌、在弥撒中读经、献礼,看着女儿一天天健康快乐地成长,李玛丽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满足。夫妻同心,女儿乖巧,天下还有比这更让人感到踏实的幸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