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首先复述耶稣所讲的比喻,比喻中描述一个家主离开家并把他的葡萄园租给佃户。到了收成的时候,他打发几个仆人去收果实;但是园户却以鞭打对待主人的仆人,甚至还把其中的一些杀了。
为回答这一问题,教宗邀请信众看看耶稣被差役打了一个耳光后的答复:“我若说得不对,你指证哪里不对;若对,你为什么打我?”(参阅:若十八23)“也把另一面颊转给打你的人”是什么意思?
教宗也给这些妇女提供一项建议,就是随身常带一本“袖珍福音”,每天“静心阅读一段”,想像自己与耶稣在一起,“在门徒们当中”。教宗说:“事实上正是如此:在生命的道路上,耶稣每天与我们同行。
在耶稣受难的逾越节前夕,正值湿季,气温应当很低。
直到有一天,朝拜圣体时,仰望圣母圣心、耶稣圣心像,发现圣母、耶稣都是在以慈爱的双眼望着我。而且双眼、嘴角、脸上满是笑意,不注意体会,只能看清圣母的,却看不清耶稣的。
教宗这次造访杰梅利医院的日期恰逢敬礼耶稣圣心的每月首个周五,而罗马圣心大学正是以耶稣圣心为名。教宗的这篇讲道围绕着这颗悸动的圣心、施予慈悲的圣心、关爱和讲述的圣心、恩赐生命的圣心。
因为耶稣也提到史逻亚塔的倒塌,造成许多人伤亡,我想人们一样问了耶稣对那悲剧的看法。他们想知道,该怪责谁呢?比拉多(压迫者)?或加里肋亚人(制造事端者)?还是悲剧中的亡者(罪人)?
信德讯2023年4月6-9日,进入天主教会礼仪年的最高峰——逾越节庆典,安徽教区神长教友与普世教会一起纪念耶稣建立圣体圣事、耶稣受难及耶稣的复活,部分堂区喜添新教友。
教宗强调:单单靠理智无法理解天主;天主为治愈我们的创伤,介入我们的生活,一如耶稣的所作所为。
当天福音记载,有几个法利塞人前来劝耶稣别去耶路撒冷,因为黑落德要杀祂。耶稣遂称黑落德为「这个狐狸」,并表示祂必须前行,因为先知不宜死在耶路撒冷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