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徐州堂买了一本圣经,每到节假日我回到家里,我们就在一起读圣言,不到两年读完了,我也把圣经的要点和她共同分享,耶稣的彼此相爱的训言在她心里留下烙印。
很庆幸,已经当了母亲的我姥姥姥爷还都健在。姥爷从小给我的印像就是很威严,很严厉,妈妈还有姨妈们也这样讲,她们在姥爷面前从来不敢造次。妈妈是老大,小时候肯定没少挨呲。我特喜欢听妈妈讲他们小时候的故事。
故事是说一座教堂,堂区里的教友相当热心,每天都有人来望弥撒,每个主日教堂里更是座无虚席,堂区的神父很感动。
我仅有的一个最亲,最爱我的姐姐饱受病痛折磨十二年后,离我们而去了,年仅四十岁。在她短暂、艰难而又平凡的一生中,充满了对上主无限依赖和满腔的炽爱之情。
日前,在信仰生活分享会上,一位从山东来到北京西什库教堂朝圣的30多岁的中年教友,向大家讲述了天主大爱救援的亲身经历。这位中年教友名叫张萌,圣名雅各伯,出身于天主教世家。
母亲,在孩子的心里是神圣的。母亲不仅是我的第一任最亲近的老师,而且也是我人生旅途中的向导与明灯,更是我跟随基督的动力。从我记事起,母亲就体弱多病。
这种漫长而有益的合作突然停止了,原因是发生了一起小误会,结果发展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
前几天回老家,晚上看见爸爸跪在家里祭台前祈祷,心中不禁感叹:为人不可能的,为主一切都是可能的。爸爸终于回到了天主的怀抱,思绪把我带到了回忆中。
那是1968年的初春,天气乍暖微寒。我受礼泉县仪门寺会长杨生发的委托,带着全会人的渴盼,去四十华里以外的兴平请杨文波老神父为教友送弥撒行圣事。因为当时礼泉县仅有的兰哲益神父尚在铜川煤矿接受“改造”。
应邀参加的有陈功鳌神父,唐文华修女,张雅琴修女,王艳修女。教友们自备午餐,饮料等。这次的春游活动安排的节目有:圣经分享、聚餐、圣经抢答和唱圣歌。大家其乐融融,快乐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