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当今的中国,社会道德日益恶化,拜金主义盛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有着信仰和道德方面的需求。他们就是福音中所讲的,等待收割的庄稼。然而,目前的现状却是:庄稼多而工人少。
印度天主教3位主教和2名官员绝食引起舆论关注邦政府透过任意修改现行法律来干预教育机构的管理。(梵蒂冈新闻网)印度卡拉拉邦天主教会的3位主教和2名官员绝食,旨在引起舆论关注邦
机遇最初出现在1870年,罗马天主教一位名叫德莱普莱斯的主教,在那一年即将调任中国的教职。这是一位充满宗教热忱的主教。他一直梦想在中国也建立一个修道院,却苦于没有经费。
阿兰·迪厄朗加尔神父在当地传教多年,致力于教学工作;克里斯蒂安神父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图书馆;夏尔·德克尔神父还学会了当地的柏柏尔语,管理著一个青年牧灵中心。
他们学会了当地语言——这并不容易——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却为一个合一的、真正的公教团体带来了生机。事实上,这就是“大公”(catholic)这个词的意思,意思是“普世的”。
詹神父强调:「我们对中国负有很大责任,耶稣会把中国当作整个修会的一个优先工作目标。」
教宗指出,耶稣会士利玛窦神父对中国也有同样的景仰,「他与这伟大的文化、这古老的智慧对话,并且与之相遇」。「利玛窦的经验告诉我们,需要与中国对话,因为中国是智慧和历史的结晶,中华大地饱享诸多恩佑。」
中国教会从改革开放以来,有关终身执事这个职务大家都听说过,但实实在在落实在每一个教区发展终身执事职务的确实不多。
该团体是四年前西安教区的陈神父来都灵期间,在普世博爱运动、主业会等很多朋友和组织的帮助下逐渐成长起来的团体,旨在帮助在国外生活的华侨教友,以及向在意大利的中国留学生们传达正确的天主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