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区光启社同仁看望老社长姚神父[page] 还记得1999年3月8-10日,姚景星神父不顾年迈带领时任光启社总编辑的马达钦神父和副总编陶倍玲女士莅临“信德”。大家一起座谈、交流和讨论。
多次碰壁以后,几乎快失去信心的她准备打道回府,尽一个母亲的职责,回家照顾两个正在上学的男孩(一直由年迈的外公、外婆照顾,老人们如今70多岁),本以为留下丈夫一个人继续在上海工作,夫妻俩5年多来在上海打工积攒的
当罗阿姨因年迈而荣休时,王德秀阿姨马上接了过来。“信德”在徐汇大堂的这份义务发行工作就是这样靠几位前辈教友的爱心奉献传递至今。
陶倍融教友:金主教让人回味的东西很多,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金主教非常有智慧:他博学,读书多,即便年迈,知识更新换代很快的时候,他仍能在很多领域都有话语权。
1984年冬天,天气十分寒冷,十冬腊月,深深的城门洞里寒风凛冽,冷气袭人,可是这里还住着几个蓬头垢面、衣衬褴褛、奄奄一息的人,年迈的爷爷拄着拐杖,经常提着热腾腾的小米粥来到他们身边,给他们喂过热粥后就给他们传播天主的道理
据修会姊妹们回忆,从年初她就开始准备后事,包括嘱咐其哥哥和弟弟照顾好其年迈的妈妈。修会长上也安排在各地服务的修女们陆续回来,俩人一组一组地开始陪伴和服务她们的姊妹李玛丽亚。
圣母领报时,当听到年迈“的表姐怀孕的消息后,便急速前往依撒伯尔的家中。玛丽亚的来到与问安产生了两种效果:首先,是胎儿因着默西亚和主母的驾临在母腹中的欢喜踊跃。按教父的观点,若翰的原罪在此时已得赦免。
即使是神学家和大师,凡人年迈之时身体的渐衰一定也会影响其清醒的理智判断。
圣家教堂秉承赎罪的理念,一切建筑资金都来自私人捐助,高帝先生晚年因时局等原因,工程陷入困境,为了完成理想,年迈的高帝先生曾挨家乞讨募捐。如今,圣家堂工程资金依然靠收取门票和捐助资金。
南修女为了照顾年迈的学员增设下午课。我认识一位66岁三次手术身患疾病的姐妹,她不管刮风下雨始终坚持慕道,让我敬佩不已。父亲已经88岁,他的健康令人担忧,双腿走路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