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要赡养两位老人,还要供两个孩子念书,并有一个弟弟在晋中教区修道。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状况下,王全贵总是按时把“信德”送到各村教友手中,因为长沟堂区是大家统一的,“信德”来了后,再往各个堂区分发。
这批学员中有司铎、修道生、修女和平信徒,来自海内外的教会团体。
从此萌发修道意愿,在1943年加入上海徐汇小修院,随后进入大修院。修院毕业后在张家楼实习,1953年6月3日在上海徐家汇天主堂领受铎品。
自幼立志修道,1953年在武官坊望会,文革时期修院被解散后回家,但一直持守对天主的忠贞。
联合培训旨在强调院长是修道团体成长的关键人物。而院长也有人性局限,需要彼此扶持、相互提点、看到修会间资源共享的需要。为此,慈幼大家庭组织了本次联合培训日。
李晶主教每天以天主圣言开始,从修道人的灵修与爱德、修道人的生活与工作、修道人与天主与人的和好、修道人在信德中尽职,修道人的不断提升和自我完善五个方面展开分享,并邀请各位神职弟兄认真反思“我们应该做什么?
事实上,张圣召的修道历程也是坎坷不平凡的。生活中的他是个谦虚、诚实、性格内向的孩子,学习上很用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的许多问题也在困扰着他,使他不得不在祈祷和思考中,一次次做出困难的选择。
当时我就提出了那两个辅祭孩子的事,并问他们这是谁家的孩子,很像两个小修道生,能否献给教会?当时有一个名叫蹇恩望的老人说,其中一个是我闺女的孩子,孩子有意修道,他母亲也愿意献给教会,我更愿意。
尽管通常将修道生活的起源归功于东方的巴西略(Basilio)和西方的热罗尼莫,但是,玛克琳娜和玛策拉,这两位女性创办修道院的修道方式远比男性早很多。
这个喜欢成了他圣召的萌芽,使他对修道生活产生了向往,以致多年后,他也成了一位严谨、负责的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