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自《厄则克耳先知书》的第一篇读经中,天主有如牧人那样“寻找失落的羊,照顾受伤的羊”(参阅:则卅四11-16)。
这是圣经首次提到“因信成义”,在天主教神学中是救恩历史的核心之一(参阅《罗马书》4:3)。问题5:天主为何要亚巴郎带来动物并剖开?
这次大公祈祷选用了《圣咏》第8篇和第64篇,以及《罗马书》的章节,主题围绕着希望,这也是整场礼仪与圣歌的主线,赞美造物主的伟大。
烛架上蜡烛共计十五根,它们依次在九篇晨祷圣歌和五篇赞美诗后熄灭;六根祭坛蜡烛则在诵经时熄灭,在吟唱圣歌的过程中,教堂的灯光也逐渐减弱直到熄灭……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通过猛地合上一本书、或祈祷书敲打长凳发出的声音
圣道礼仪选自《圣保禄致厄弗所人书》、《圣咏》第34篇,以及《若望福音》中记述撒玛黎雅妇人与耶稣相遇的章节。
然后,教宗再次以《玛拉基亚先知书》来诠释奉献生活的另一项使命。天主说:“为你们这些敬畏我名号的人,正义的太阳将要升起。”
若望·保禄二世说:这本教理书对整个教会的革新工作,将会提供非常重大的贡献……我承认它为有效及合法,是服务教会团体的工具,并且是信仰教导的可靠准则。
但梵二之后所强调的是:凡属于罗马礼传统的地方教会,其本地化该当从既存的模式出发,而这既存的模式通常指的就是梵二之后所出版的礼书标准版。
保禄针对这一现象在得撒洛尼人前书的四章13至18节详细阐述了关于复活的事。保禄的观点很鲜明:“救恩也包括那些怀着希望(信仰)而去世的人。”
1924年牛街清真书报社印行了李廷相注释疏引的《天经译解》,仅包括《古兰经》的第一章及第二章的前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