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谕的标题《愿祢受赞颂》取自圣方济各的《太阳歌》,其中谈及大地,我们的共同家园,大地如同我们与之分享生命的一位姊妹,一位双臂环抱我们的美丽母亲(1)。我们本身就是灰土(参閲:创二7)。
他的父亲若瑟及母亲桃乐丝给予子女良好的基督徒教育。1915年,施礼华父亲的纺织生意失败,被迫迁往罗格纽城,他在那里找到了一份工作。
我的母亲,就我记忆所及,她只在我高考前夕才去庙里许过一次愿。我考上大学后她很快又去还了愿但以后再也没有去过(这正是中国人的本土信仰的特征)。
在这二零零七年开元之际,我把我为整个人类的恒心祈祷托付给和平之后,我们的和平(弗2,14)耶稣基督的母亲,我们以满怀希望的心仰望她。
在路加福音里面,我们还看到玛利亚母亲的爱,圣若瑟的忠实,牧羊人的警醒和他们的巨大喜乐,还有我们在玛窦福音里面所遇到的来自远方的贤士的来访,以及若望宗徒告诉我们的凡接受他的,他就给他们,也就是那些信他的名字的人权能
父亲是空军军官,祖籍四川泸县,母亲祖籍山东青岛,于1939年迁徙台湾,定居台南。父母皆为虔诚教友,赖效忠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信仰熏陶。
在尘世的朝圣旅程中,教会好比母亲那般,透过圣事,怀抱着基督徒,也陪伴他走到人生路途的终点,把他交托在「天父的手里」(参阅教理1683)。
对于金仰科一家来说更是如此,全家七口不仅没有土地,父亲又挣钱不多,再加上母亲长年生病吃药,是全村中最穷的一家。孩子们读书时,学校同情他们家的处境,免去了全部的学费和书费。
1949年5岁的刘炎新随母亲到澳门与早先抵澳的父亲会合,全家人开始了在澳门的新生活。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刘炎新认识了基督,并与父母及全家人一起领洗加入了大公教会。
四年级的张梓杰(化名)家属于单亲家庭,母亲要照顾儿子的生活,所以无法出远门,只能在附近打打零工,生活十分拮据。进德的资助可以解决张梓杰的书本费和一部分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