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著名学者朱熹曾说:“至要莫如教子,至乐莫如读书”,古代经典启蒙读物《三字经》中也说:“子不教,父之过”,在家庭生活中,怎样才能在需要“点灯”的时候,不会像愚笨的童女一样,因为没有准备而手忙脚乱错过良机呢
他发现当时在罗马读书的中国神父寥寥可数,于是便开始筹划帮助中国人来罗马读书。
我是家中8个孩子中的老三,幼年时得了重病,家人万般无奈之下抱着我到教堂许愿,说只要孩子病好了以后就送他去当神父,结果不久痊愈,于是在我12岁时被送到小修院读书。
上世纪40年代,我和表哥在陕坝普爱小学读书,一次,在日本飞机轰炸时,他和磴口马登云的耳朵全都被震聋了。1945年,我俩分别参加了工作。1952年我在供销社工作,他被调到五原税务,此一别离长达60余年。
总主教说,本地教育因升学主义作祟,只重视读书,甚至把课余活动变成课堂,使年轻学子不喜爱学习,没法发挥天赋才华,这样的教育对学生不太友善。
童年在教会学校——崇正小学读书。由于出生在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家庭里,从小受到教会和家庭的教育和熏陶,立志要响应天主的圣召,献身教会当一名修女。
我们喝酒太多,抽烟太凶,花钱太大意,笑得太少,开车太快,待人接物太刻薄,熬夜太晚,读书太少,看电视太多,但是祈祷却实实在在太少太少。我们尽管拥有的越来越多,但是我们的生命价值却在贬低。
郝主教是圣言会士,曾在辅仁神学院读书及嘉义服务。在讲道中,主教分享他与苏神父两次难忘的会面。首次是2008年7月,那时他刚被任命,以菲主教团全国华人牧灵委员会负责人的身份拜访苏神父。
在初中我就名列前茅,爸妈没有钱送我去市里好一点的学校,我只有在一所村中学读书,每天骑半小时车,中午只能吃带去的馒头。经过寒窗苦读,终于我考上市里最好的高中。
母亲,感谢您文明开化,培育我们上学读书,即使在最困难的时代也没让我们放弃书包。因为您懂得知识就是光明,就是力量。每当我们背起您用做衣服的零头布拼制而成的书包时,心中充满对您的无限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