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强调,天主托付於若瑟心中的事是一些微弱的事:是天主许诺的事。耶稣的诞生和圣家逃亡埃及都是处於弱势情况。若瑟心中携带着这些微弱的事继续向前迈进,以极大的温柔,以怀抱一个婴孩的温柔向前迈进。
教宗再次强调玛利亚笃深的信德﹐说:「她自诩为『贫穷』和『谦逊』者的一份子﹐他们并不凭借自己的力量﹐而是信靠天主﹔他们在自己的行动中﹐留下余地给天主﹐才能在人的软弱中成就伟大的事。
1.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路6:31)好多人往往只盯住别人的过失,却看不到自己曾经给他人带来的伤害。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耶稣的这句话显然又高了一个层次。
一天下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使街上的行人都纷纷躲进两旁的店铺。一位装束简朴的老妇人走进费城百货公司。店员们对她并未在意,只有一位年轻人走过来对她说:“我能为您做点什
这件事发生在瑞士,时间是某周末下午。当时,由瑞士进入意大利边境的公路大塞车,车龙达十多二十公里。忽然,公路上几车连环相撞,其中一车内有个瑞士男子重伤昏迷。周围的人见他
我不懂这个人,是天主子,却诞生于马槽中。我不懂这个人,是救世主,却隐居于纳匝肋。我不懂这个人,传教之时,与渔夫税吏之流为伍。我不懂这个人,宣告救赎,不畏经师长老等权贵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勉励信友们在判断人之前,应先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教宗强调,天主与我们的最大区别不在於祂的全能,而在於祂的慈悲。当天的福音记述耶稣的教训不要判断人,免得受判断(玛七1-5)。
主教团秘书长查卡拉卡主教表示:礼仪不仅是一个仪式,而把人引向天主的扶助。
我们其实很少想到这一点,只把慈悲当作某些人的事,但慈悲事实上是众人之事。没有慈悲就没有福音,福音是天主对我们慈悲的果实。我们若是慈悲为怀,就能找到天父的慈悲。
对宗教她几乎什么也不懂,她只知道头上三尺有神明,人应该多做好事,否则死后要下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