祂不是一个强大、光荣的君王,而是一个谦卑、柔弱的仆人;祂不是一个大财主,幸福的标记,而是一个穷人,连枕头的地方都没有;祂不是一个子孙满堂的族长,而是一个没有家室和居所的单身汉。
为此,教宗敦促听告解司铎们成为“聆听的使徒”,而不是“手持鞭子”之人,去“接受、聆听并宣讲天主是良善慈悲、天主总是宽恕、天主从不厌倦宽恕”。
教会的成长不是通过改变别人的宗教归属,而是“通过吸引”(14号)。弟兄姐妹们,让我们觉得我们是在为福音的普世目标服务,这是为每一位的服务;让我们为走出自我的能力而认清自己。
就如人子来不是受服侍,而是服侍人。"(玛窦福音20:27-28)这一教导不是对人性抱负的压抑,而是将其引导至更高尚的表达——通过服务他人来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
某一天,当他为一位独居老人修理门窗时,突然明白了:原来,爱不是一种情绪,而是一种选择和行动。通过这些小小的善举,他不仅感受到了天主的爱,也开始学会如何去爱人。
教宗强调,隐修生活不是避难所,而是战场。每位修女都是教会的图像;主教与会士们必须合作,教区生活才能和谐。教宗指出,献身生活的圣召是一份恩典,不是入伍从军,是天主赐予教会的恩典。
请多回家看看,也请在家的人,多打电话问候下远方的游子们,他们不是不想家,不是不愿在家,不是不想回家,更多的是,他们想让自己以个好的面貌回家,想用自己的努力,回报家里的爸妈和亲人。
在看、听教会的文章、讲座时不时有些教会惯用的名词、术语被篡用,如伯多禄(彼得)、保禄(保罗)、哥耳哥达(各各他)…,给人感觉不是在看、听天主教的内容。
接着,枢机主教解释《信经》中的“祂还要光荣地降来,审判生者死者”,这最后的审判是“真理的喜悦之光,不是暴君的裁判;是宽慰不是恐惧。对于信者来说,是神圣之爱的胜利以及与新郎的相遇。”
菲律宾因火山爆发而逃难的灾民(梵蒂冈新闻网)“自然灾害不是天谴,而是上主召唤我们彼此加强团结,并与大自然,我们共同的家园,改善关系的一项邀请。”菲律宾主教团在近日发表牧函中如此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