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在当代弥漫的焦虑情绪,“社交媒体夸大问题和创伤,使世界变得更加不安,未来更加充满不确定性”。
不建议使用禁令,这样会使信众不安,但要求主教不鼓励这现象。监管之下(Submandato):批判性与超自然现象本身并无关系,而是个人或团体不恰当地运用这现象。圣座委托主教或一名代表作为该地的牧灵指导。
抛开各种可能的诠释,他们是不安现状的人,但如同圣经历史中伟大的蒙召者,感受到行动、向前走的需要。他们是能超越自我、知道如何仰望天主的人。天上异星吸引,驱使他们前往犹太地,来到耶路撒冷,遇见黑落德王。
我必须成为一个爱人的人,心灵要敞开,好能在面对他人的需求时,为之感到不安”。教宗敦促我们扪心自问:当我们遇到这位受伤者,是走开,还是像撒玛黎雅人一样被刺痛了心?
我承认,我确实感到有点不安。人家去祷告,你举着摄像机对着人家的脸猛拍,肯定有人不欢迎。不过,我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几乎无一例外,我们受到的接待不仅充满热情,而且充满幽默。
度有德行的生活就会使人远离痛苦的混乱和不安,并享受和谐的生活。某一团体的成员们的德行与他们的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是这种情况,这已被历史反复证明。我从未见识过一个盗贼或骗子能真正幸福或兴旺发达。
20多年前,当丈夫刚去世时,精神恍惚,心悸不安,疑神疑鬼,连女儿也难以应付。周银莲常去安慰她,耐心听她说话。久而久之,她有事必找周银莲,因为其他人很少有耐心去陪伴她。
女人心中很不安,只叫冤枉了好人,良心发现。于是叫人做了个大牌子,写着寻找好人——出租车司机(一万元找到了),并守着牌子在大街上等候这位极富爱人之德的年青人出现。
然而,让我不安的是,这些名人拥有信仰固然对福传、对教会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固然使基督信仰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但是,一个普通人、平凡人拥有信仰不是更加值得我们开心和自豪吗?
是否定睛在基督身上,以致我们在各样环境中皆能处之泰然,还是定睛在工作或人的身上,以致战兢不安?我们能否从生活的片面看到整体,或从整体看到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