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南部翁贝里本笃会隐修院院长加大利纳(Katharina)修女以这句话概括了团体的动力所在:在跟随基督中生活,其特点是静默、热情好客,以及深厚的灵修根基。
已故玛利诺会毕尚华神父(Sean.P.Burke,1946-2009)获追颁第三届“香港人道年奖”,以表扬他生前对基层人士和伤病者的贡献。
这些人中大多数为耶稣会士,也有些其他修会会士。利玛窦是最早来中国的耶稣会士,其绘画风格部分模仿北欧的雕刻家菲也克斯氏(Wierx)。无论如何,他们的主题都离不开宗教。
耶稣会难民服务中心的耶稣会士维鲁斯瓦米神父向信仰通讯社介绍了当地的情况。截至到8月27日,94.5万名缅甸罗兴亚族难民,在孟加拉国南部滞留两年了。这场严重危机,也持续整整两年了。
7月16日至19日,应齐德胜神父邀请,薛证恩执士为小套堂口教友进行了关于圣经与要理的讲授。
尼日尔明爱会的报告称,如果你问他们为什麽要移民,大部分人会说:在目的地生活会更加容易,工作更容易找到。
倪神父早前接受一位耶稣会修士访问,谈及对领导模式、解决冲突、耶稣会面对的挑战的看法,以及他希望向年轻会士灌输的领导价值观。其观点反映他多年来在亚洲生活的体验。
在这艰难考验下,意大利明爱会吁请众人不忘贫困弱小者,爱德的幅度不可减弱。洛迪教区主教在牧函中指出:「教宗打电话给我,保证向所有人颁赐慰藉人心的宗座降福。」
1910年在此建成普济院新院(该院创于1861年,初办于药行街),设有孤儿院、工作间、数亩菜园和医院,由仁爱会修女管理;1916年保禄大修院、拯灵会总院建成;1917年味增爵小修院和毓才学校落成。
在天主的计划中,圣召与希望并存,为一众男女谋求幸福,所有的人都蒙受派遣去为他人献出自己的生命(参阅:《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268)。许多年轻人在寻找天主召叫他们所要追随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