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今天也有一种万事如意和平安无事的观念告诉我们,“神正是虚构的假设,就是他掠夺了我们的时间和我们生活中的快乐。不要让他来干扰你!要设法尽可能从你的生活中把它挤出去。”这些诱惑大有无法抵御之势。
我们认为圣召是有的,只是没有向自己提出这个问题,没有机会让这个想法,这个回答天主的火花释放出来,没有走出眼下生活的可能性,这种眼下的生活不推动他们走向慷慨,走向“永远”,走向彻底投入的境界。
因此,他高兴地说:“生活为我原是基督,死亡为我乃是利益。”修己树人,唯有让基督的精神把我们充满时,我们才会成为真正的司铎。
教宗这样说:“盛行的世俗化,将天主逐渐排除于公众生活和公认的社会良知之外。司铎作为天主的人,由人间选拔,为人行关于天主的事,他在世俗化的情况下,因着自己最基本的职务而常常感到与外界格格不入。”
这位年轻女子出生于印度教家庭,在她的生活中感受到耶稣的存在,并选择成为基督徒。她的故事如下: 我的生活很简单,父母是受过教育的印度教徒,他们坚信自己的宗教信仰,如同相信人性和信仰一样坚定。
另一方面,如果身体沉重,就无法登上高山,因此需要减轻负担,“需要离开平地生活,与地心引力搏斗”。“传教的秘诀”正在于此。“为了启程就需要离开,为了宣讲就需要放弃。
克莱马(信仰通讯社)—“今天,真福阿尔弗雷德神父用为了爱基督而慷慨献身的生活见证向我们的克莱马教区讲话,激励教区见证爱德的福音;他向在基督派遣的敦促下‘到普天下教导所有人’的传教士们讲话,他们走上世界各地的大街小巷向所有人去宣讲救恩的福音
天主不仅临在于经上记载的那些城市,也临在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地方,包括教宗所在的罗马城。祂的临在理当被人发现并加以彰显(参阅:《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71号)。
所有信徒会有这样的经验:已经听了许多次的一段《圣经》,有一天突然向我说话,照亮我所生活的处境。但我应在那一天,在那里与这句圣言会合。”教宗继续表示,天主每天都来,在我们的土壤中撒下种子。
就如那生活的父派遣了我,我因父而生活;照样,那吃我的人,也要因我而生活。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食粮,不像祖先吃了‘玛纳’仍然死了;谁吃这食粮,必要生活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