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的生命、死亡及复活,是天父内心的最高体现。“你们应当慈悲,就像你们的父那样慈悲。”(路6:36)慈悲是耶稣渴望我们该走的路,好能表达我们的信仰之余,同时建立有福音精神的人际关系。
祈祷的这段强烈时辰在复活前夕守夜礼中达到高峰,在特别浓厚的气氛中举行。
教会礼仪年的高峰是逾越节三日庆典,即纪念主的晚餐、主的受难死亡和主的复活。每次举行主的晚餐都是在宣告主的死亡和复活,并期待祂的再来。
耶稣说:“复活在于我,生命也在于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
基督的复活证实并强化了这一希望,以至于当他初次显现时,他的门徒们以为天主的许诺立刻就会实现,从而翘首渴盼。复活的基督告诉他们:唯有天主知道那“时间和日期”,而他们却将领受圣神的能力,去为他作证。
这并非是度庄重和丰满生活的选择,并非上主对我们的旨意,亦非在圣神内的生命、那从复活主基督的圣心所涌流出来的生命。
教宗方济各5月13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中如此表示。教宗还强调:信德是天主的恩典;若我们脱离天主的子民和教会,就不能获得这份恩典。 当天礼仪所选的两篇读经向我们展示了两组人。
正像若望福音所记述的当时群众:不单是为了拜望耶稣,也是为了看看被耶稣复活的拉匝禄。
接着,我们来看看教宗在颂念三钟经之前所谈的、有关当天主日弥撒福音的扼要解释说明。他说:“各位都知道,过去几天我和圣座工作同仁做了退省神功。
教宗预定在耶路撒冷和白冷城举行的弥撒,加萨地区只有两百名阿拉伯基督信徒获得以色列政府发给通行证,而约旦河西岸一万五千名阿拉伯基督信徒中,则有一万一千名获得许可前往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