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千上万的家庭逃离了,基督徒小区本身也缩小了3分之2以上。未来仍然是一个未知因素,尤其是对年轻人而言。在暴力和破坏的背景下,近年来,教会发起了多个项目来支持和帮助民众。
因此,参与弥撒的目的乃是把天主的降福带到日常活动、我们的家庭、工作环境,以及尘世的事物中。然而,若我们在走出圣堂时还在闲谈,议论别人的长短,弥撒就没有进入我的心灵。
因为祂是教会的灵魂,不断激励教会的望德,使之充满喜乐,富含新意,赐以生命的嫩芽。这就像家庭中诞育新生儿的时刻:生活作息大乱,睡眠不足,却又伴随着生生不息的喜悦,促使家庭向前迈进,使它在爱内扩大。
周伯泉神父在弥撒讲道中也着重提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观点与天主的诫命中爱人如己的精神基本是一致的,相得益彰,都是要求人们在生活中以博爱的精神将心比心地善待、尊敬老人,
九点半,礼仪由祝福圣母圣心和若瑟抱耶稣像开始,随后,恭抬刚刚祝福过的圣母圣心像围绕整个村庄游行,一如任神父所说的:请圣母巡视小刘庄村,并降福每个家庭,祈求天主赐予更丰富的恩宠,让福音在此村庄传扬。
现在母亲的唯一期望就是儿子能早日从失亲之痛中走出,重建幸福的家庭。再比如身边的这些志愿者也值得我佩服,他们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灾民老乡的爱心和热忱,以及协调组织及沟通能力都是我所惊羡的。
所以圣经上说:“我栽种,阿颇罗浇灌,然而使之生长的却是天主。”(格前3:6)我熟悉的一位教友,每天去大集上“摆摊儿”,主营节能灯等商品。
其实,只要我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就会发觉,与天主的交流是很容易的,比之与人交往更加容易。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接触最多的应该是人了。但是,人与人之间有墙、有沟,有社会身份的界线,有成见、有怀疑、有仇恨。
父母是热心教友,她是家中的长女,她的家庭并不富裕,他没上过学,从小就养成了对天主的热爱,幼小的她给穷人分享她所有的一切,她在青年时常说的:我只为天主十七岁时为响应天主的召唤走出她的乡下,给人边做帮佣边学文化
针对这点,教宗放下既定的讲稿,阐述老少沟通的重要性,说:「老人是你们的根基,是你们民族和家庭的根基。你们必须抓紧根基,汲取汁液,树木才会成长茁壮、开花结果,这一切始终源自于根基。」